鄉音寄懷-2012彰化市立國樂團台北國家音樂廳音樂會
主辦單位:彰化市公所
活動時間:11月4日星期日下午14:30
活動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演出曲目:
指揮:張毅宏
上半場 下半場
騰(合奏) 行街(小合奏)
青年序曲(合奏) 滿面春風(小合奏)
良宵(合奏) 鄉音寄懷(合奏)
節慶歡舞(合奏) 風獅爺傳奇(合奏)
龍鄉狂歡節(合奏)[@more@]
因為指揮是師專同學,所以來觀賞這場音樂會。整場幾乎看他的背影忙著指揮八十個團員。細數大提琴8名,胡琴14人…..,我這門外漢聽聽聲勢浩大的交響樂,比西洋古典樂寫實多了。
找嗎媽去聽音樂會,感謝毅宏同學安排,媽媽坐在一樓第20排9號,我坐在21排9號,在正中間位置,中場又可以幫媽媽按摩〈林懷民舞蹈演出時,這一個位置也要2000元吧!〉媽媽說很喜歡,想買CD。媽媽隔壁坐一位板橋高中二年級學生,規定一年內到兩劇院觀賞一次,要寫150字心得,因為這一場最便宜,所以她來了。我介紹指揮的部落格,希望對她有幫助。她中場休息不慎下階梯跌倒,手和腿擦傷,真想建議兩廳院紅地毯要標階梯痕清楚一些。
這次曲目多大型合奏,顯得「行街」南管風的溫婉,我想野臺戲後場是鑼鼓點主導,這首沒指揮的小型室內樂靠琵琶?首席,還是靠默契呢?
幸好旁邊坐著國袁同學,以前是國樂團梆笛大師,他說應該靠默契、平常練習居多,不過好像中間吹笛子的有點頭下指示。在過門連接的時候會兼顧左右(身體擺動+眼神、還蠻明顯的),這就是跟同學欣賞音樂的好處啊!!
張毅宏補充
這首「鄉音寄懷」改編自「台東調」。 一百多年前,恆春的居民遠赴後山謀取生計,「後山」即指台東、花蓮一帶。遊子們把家鄉源自原住民的「恆春調」,填上新詞而成為「台東調。沿用「台東調」之曲調衍生而成的歌曲有1952年經由曾辛得先生改編成國語版的「耕農歌」,被用為國民小學的音樂教材,這首我們都唱過;
一年容易又春天 翻土播種忙田邊
田裡秧苗油綠綠 家家戶戶卜豐年
東鄰荷鋤上山岡 西鄰趕牛下池塘
哥哥犁田嫂播種 汗珠如雨滿衣裳
牧童晚歸把歌唱 閃爍星星半隱藏
今天做完今天事 且看織女對牛郎
到了五Ο年代中期又被歌仔戲吸收為「哭調仔」的一種,也被錄製成流行歌曲唱片,稱之「三聲無奈」;
詞:林金波
一時貪著阿君仔美 痴情目睭格眛眛
為君仔假愛來吃虧 害阮目屎四喃垂
二更過了月斜西 想阮那會命即歹
花開專望阿君仔採 無疑僥倖不應該
三聲無奈哭悲哀 月娘敢知阮心內
失戀傷心流目屎 好花變成相思栽
到了1970年,甚至被郭大誠先生填上「青蚵仔嫂」歌詞而風行一時。
別人的阿君仔是穿西米囉 阮的阿君仔喂是賣生蚵
人人叫阮是生蚵仔嫂 欲吃生蚵仔喂是免驚無
別人的阿君仔是緣投送 阮的阿君仔喂是目睭拖窗
生做美醜是免怨嘆 人講醜尪仔喂是吃不空
別人的阿君仔是住西洋樓 阮的阿君仔喂是睏土腳兜
運命好歹是免計較 若有認真仔喂是會出頭
「台東調」系列歌曲,隨著時間、空間、用途及演唱者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但其精神及風格卻永遠活在人們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