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12年01月讀者文摘
心得:藝術史上每個時代和種族所謂完美女性的形象,都隨時代而不同,知識歸知識,我生在這時代仍不能免俗。追求無人能及的理想形象!年後減肥熱…..[@more@]
珍.卡蘿曾說:「如果全世界的女人某天醒來後都恍然大悟:『其實我很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那麼全世界的經濟將會崩潰。」卡蘿是位廣告文案寫手,屢次獲獎的她與人合著《F字眼:如何用女性主義開罵》一書。卡蘿認為,時裝與化妝品產業為了利潤,不斷凸顯一種無人能及的理想形象,驅使女性終日惶惶不安。她說:「廣告並沒有違背道德,也可說是非關道德。哪裏有錢可賺,哪裏反映了人的欲望,廣告就會聞風而至。」
照常理來說,我們知道許多廣告、雜誌與電影中的女性形象,都是將現實加以理想化,再修飾到盡善盡美的地步。然而當我們面對這些女性形象時,還是會自慚形穢,且煩惱的通常是些細微末節。
澳洲福林德斯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瑪莉卡.提格嫚指出:「女性會觀看周遭的完美形象,進行一種鉅細靡遺的社會比較。」廣告界將女性的形象拆解,臀部、腿部、胸部與嘴巴各自獨立看待、美化,這種作法稱之為「身體主義」。女性對自己也會如法炮製,特別注意身體的某些部位,只不過通常是帶着負面的眼光。《讀者文摘》近期的調查顯示,澳洲女性最容易嫌棄自己的腹部、大腿與臀部。
兒童也嫌胖愛瘦
在身體與形象的爭議中,媒體經常被視為罪魁禍首。然而許多專家認為,媒體鼓吹只是原因之一。澳洲拉特柏大學心理學院的蘇珊.派克斯頓教授指出,女性很小就開始接收家人所傳遞的相關訊息:「有研究證據顯示,三歲的兒童喜歡瘦的人就已經勝過喜歡較胖的人。如果讓他們看照片,選出想和誰交朋友,通常瘦的孩子會比胖孩子容易中選。」
父母親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也會影響兒女的態度。提格嫚說:「一個當媽媽的人如果總是在節食,或者對自己的體態百般挑剔,她就會對女兒送出明確的訊息。對身體的不滿意是會傳給下一代的。」
社會上的反肥胖宣導運動也是火上澆油。提格嫚指出:「這類運動的焦點應該是健康,但卻轉移到體重與外表上,不斷宣揚肥胖是壞事、纖瘦是好事的觀念。」觀念有待商榷。
最後修改日期: 2012 年 2 月 2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