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流轉中終於想到金穗獎影片播映這件事,今天14:20在文化局停下來觀賞這部片子,有透過文學家擁抱台灣歷史的感動!在場觀眾卻不到10人,為這場珍貴的洗禮感到可惜![@more@]

本名陳永善的陳映真1937年出生於竹南,曾過繼給三伯父,後來兩家都搬到鶯歌,「故鄉」中透露些隻字片語,形容陶瓷工廠煙囪林立的印象。「鈴鐺花」寫入戒嚴時期的老師形貌,作品受契訶夫影響,充滿憂鬱與苦悶的色調以及人道主義關懷,陸續在筆匯和文學季刊等刊載。卻因為警總的監控,曾和畫家吳耀忠在綠島服役十年。「上班族的一日」、「萬商帝君」、「趙南棟」、「山路」,「1994當紅星在七古林山區沉落」、「忠孝公園」都沒拜讀過,看完片子很想出來欣賞。我腦中只殘留1985-1989年人間雜誌報導文學的印象。

本片訪問到白先勇、黃春明、蔣勳、林懷民、張照堂、季季、駱以軍、楊渡、楊照等不同世代的代表性人物,探討陳映真的人生理念是如何落實在文字與行動當中,黑白動畫呈現小說情節比真人演出的橋段還引人,朗讀作品的聲音總覺得年齡不對,似乎沒有感情,文字和音質破壞我對文學的想像。

以下是網路找到的資料 

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E9%99%B3%E6%98%A0%E7%9C%9F

http://www.tncomu.tn.edu.tw/blog/808/read.php?6135

『聖與罪陳映真文學與人生救贖』紀錄片(20101123(星期二)晚上1800-2130成功大學圖書館B1會議廳演講
1.拍攝過程心得與感想。
2.
介紹台灣著名作家陳映真的一生。
3.
從文學到台灣60年代的社會發展、政治、經濟的變化。
4.
從陳映真文學,談台灣文化行動與社會連結。

朱全斌學經歷:

傳播業者、電視製作人、編導。英國倫敦大學媒體與傳播博士。工作資歷近三十年,曾經擔任臺灣藝術 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系主任、中國電視公司編導、製作人及公共電視副總經理。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教授。專長領域包括 「影視製作」、「敍事節目分析」、「新媒體研究」等。早期製作過包含戲劇、新聞、藝文及紀錄片等多種型態的電視節目,並分別開創國内深夜及晨間新聞連缐節 目先河,屢獲金鐘獎等國内外獎項肯定,為學界少數具有實務背景的教授之一,並經常擔任金馬獎、金穗獎以及金鐘獎等影視競賽的評審。近年除戮力於影視教育 外,間亦拍攝紀錄片,近作《潤餅的閩南身世》獲行政院新聞局2007年優秀公用頻道節目獎,《聖與罪》則入圍2010年臺北電影獎。著作包括『媒體、認同 與傳播新科技』、『現代廣播製作學』等多。
作品:
2007
《潤餅的閩南身世》 The Life Stories of Chinese Burrito 新聞優秀公用頻道節目獎
2010
《聖與罪》 Saint and Sinner 入圍台北電影獎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32898136744805

聯合報 / 韓良露拍「聖與罪」 回憶陳映真

南村落寫於 201077 11:09

【聯合報記者蘇詠智/台北報導】 2010.07.06
紀錄文學巨擘陳映真其人其作的「聖與罪」入圍台北電影獎,編寫劇本又擔任監製的韓良露笑言本來只是要做20分鐘的「簡報」,卻太多精彩元素難以割捨,以致成了101分鐘的「長片」。片子也沒有計畫要在商業院線盛大上映,反而歡迎各大學校當做教材,希望年輕一代的孩子們也能被吸引去閱讀陳映真的精彩著作。

陳映真的妻子,一度對拍此片頗為反對,她必須將劇本託人念給已經無法講話、寫字的陳映真聽,靠他點頭或搖頭來表示意見,聽到一半,他的妻子怕他太累,想先就此打住,他則用手拍枕頭,似乎還想聽完,最後對劇本表示認可,「聖與罪」才能順利誕生。韓良露刻意模仿陳映真的文字風格撰寫影片旁白,導演夫婿朱全斌則以電腦動畫方式呈現陳映真名作「忠孝公園」等的情節,讓觀眾更能體會陳映真作品的精華。

韓良露回憶自己第一次和陳映真碰面,還是20多歲仍是年輕女編劇時,受香港名編導邱剛健之託,帶著英文版馬奎斯「百年孤寂」給陳映真,當年只訝異原來陳的英文如此好,能夠欣賞英文版的小說,陳則抓著她詢問半天,日後小說中部分對當時年輕人的塑造有不少來自那段訪談啟發的靈感。為了拍「聖與罪」,韓良露再把陳映真的作品全部重讀,益發體會到其傑出,可惜今日台灣已有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他、沒看過他的作品。韓良露坦言:「參與我們片子的小朋友,就很多人本來沒聽過他,但在片子拍攝過程中,都對他的作品很感興趣,這就是我希望的效果。」
 

http://trendfoundation.pixnet.net/blog/post/24387811

陳映真文學與生平事蹟的朋友,此片不失為一部相當完整的陳映真誌;若對台灣近代歷史有興趣的朋友,此片也述說著台灣50-80年代多件重要時事及民生、社會變遷的過程,會後許多觀眾都表達感動與感謝之意。觀影後也的確發人深省個人、社會、國家等關係,尤其是在目前我們所處的歷史時間軸回頭看,陳映真許多思想,不就預告著我們社會現況的泥沼;另一方面也鼓勵創作朋友們,趁早行動。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