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有許多場海洋教育融入教學的研習,都因有事無法參加,海洋這個議題在心中想了一陣子還沒脫離窠臼的教材教法,課程還在蘊釀中,正好看見http://blog.ilc.edu.tw/blog/blog/15「宜蘭縣國中自然與生活部落格」,引發我ㄧ些靈感,還回饋:一顆種子→被鳥啄一個洞→被人拾起→種在土壤下→樹長大→鳥回來築巢,就是一件繪本題材。(嘉義 盧銘世 種樹的男人)一塊漂流木如果賦於情感雕琢,將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好作品(海大 羅倫新)。
所以帶小朋友親近海洋(浮潛)、聆聽海潮(樂音)、撿拾貝殼(彩繪)、抓寄居蟹(要放回去),以大地為畫布(沙雕),這樣親近自然的海洋教育,應該會讓小朋友們較易培養藝文氣息吧!(拍個記錄短片也很不錯,以小朋友的眼光看海洋,總比大人眼中的海鮮來的脫俗)
因為科任班級多,以教室活動較能執行,再想想…小小行動研究…之後再分享…不知熟悉海洋的教育的夥伴是否提供舊雨新知? [@more@]
key word"海洋 mp3"
http://vlog.xuite.net/vlog/guest/basic.php?media_id=cEJFTEIxLTEzMzIwMDkuZmx2 表演海邊的場景配樂用,有輕鬆、釣竿、東海岸,雲、鳥、魚的具體意象。〈實際上課還沒實行〉
五年級的學生上課時對海的感覺傾向卡通印象,用圖鑑幫忙繪畫寫實的觀察,個別蠟筆寫實表現有進步!對於海底景觀配置的生態觀察不夠,播放海底影片似乎助益不大,組件做成海報時,會把喜好的鯊魚和海星、螃蟹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