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雜記,發現1999年網路下載的資料,加上一欄賽爾曼(Robert Selman)社交認知階段參照,也許在合作創作和鑑賞教育上有所助益 [@more@]
塗鴉階段(二至四歲)機能性快感(艾斯納) 特 徵:1.不定型:缺乏動作的控制。 2.縱線:動作的協調。3.圓 圈:不同的控制。 4.命名:從運動感到想像思考的變化。 1.不定型塗鴉 2.縱線塗鴉3.圓圈塗鴉 4.命名塗鴉 色彩的表現:1.2.無、3.4.使用色彩來分辨塗鴉。 刺激的題材:經由鼓勵.遵循兒童思考的方向。 技 巧:大枝黑色臘筆、平滑的紙張讓失調的兒童使用指畫.有色蠟筆.廣告顪料.黏土 | 與皮亞傑認知發 展階段之比照 前運思期 (二至七歲) 1.自我中心 (egocentrism) 語言能力開始 2.單向思考-不可逆性 (irreversibility) 3.具體、集中 | 塞爾曼Selman,1979社交認知階段之比照 (三至六歲) 自我中心的觀點 1個體概念 2無法分辨出自我與他人看法間之差異。 |
樣式化前階段(四至七歲)(約國小一年級) 圖畫記述(艾斯納) 特 徵:發現表現和所表現事物間的關係。 人物的表現:追求概念、經常改變符號。 空間的表現:在空間裡有沒有”秩序”.根據感情意關係 色彩的表現:根據注意力來使用色彩,與實際無關。 設計:無意識的方式 刺激的題材:啟發有關自我的被動知識。”我”的階段 技 巧:平滑紙張.大號硬毛畫筆.廣告顏料.黏土.大張的紙。 | 4.直接推理 5.缺乏 質量.重量.容量 的保留概念 (conservation) | (五至九歲) 主觀的觀點設擬 1友誼 2根據具體觀察來做判斷 3別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 |
樣式化階段(七至九歲)(約國小一至三年級) 圖畫記述(艾斯納) 特 徵:經由重複而發現的概念變為輪廓。 人物的表現:明確的概念是基於積極知識和人格特徵 ,由幾何線條來表現的人物樣式。 空間的表現:第一個明確的空間概念:基底線發現自 己是環境的一部分.主觀空間的表現.空間時間的概念 色彩的表現:色彩和物體間明確的關係。經由重複:色彩’樣式。 設計:無意識的方式.經由重複的衝動而得到的設計特徵 刺激的題材:我們〞動作〞地點〞的題材。 以時間的秩序(故事)來排列內在與外在。 技 巧:有色臘筆、粉筆、硬毛畫筆、廣告頻料、黏土、大張的紙。 | 具體運思期 (七至十一歲) 1.能從具體物. 經驗作合乎邏輯 的思考 2.脫離自我中心 3.數量、長度和 重量的保留概念 4.此階毇之認知 尚不能完成抽象 的假設,尚須藉 具體物以協助認 知,這也是小學 教學為何一定要 有教具的重要理 論依據。 | (七至十二歲) 自我反射式思考 1同儕團體概念 2可以對他人的觀點做推論。 |
寫實萌芽階段(九至十一歲)青春期前之危機階段-黨群年齡(約國小三至五年級) 再現的(艾斯納) 特 徵:較意識到自我,脫離了樣式、 幾何線條。缺乏合作。 人物的表現:較僵硬。強調衣服。男孩和女孩間的不同。對寫實線條的傾向 空間的表現:重疊。平面的發現。因自我態度而導致空間的困難。 色彩的表現:對於有感情重要性之客體的主觀色彩經驗的反應。 設 計:首次有意識的表現裝飾。用材料和其機能來設計。 刺激的題材:合作、經由:1.集體製作2.工作方法3.題材不同的職業。衣服和衣裳重疊。 技 巧:因為脫離了線條表現而不再使用臘筆.黏土、大張的紙。粉筆、廣告頻料、油布剪貼織物.木材金屬 | 前運思期兒童 之水位圖 具體運思前期 兒童之水位圖 具體運思後期 兒童之水位圖 | (十至十五歲) 共同觀點設擬 1親子概念(更了解關係) 2可進步到中立第三者的觀點 3可對一般社會體系形成概念 |
擬似寫實階段(十一至十三歲)-推理的階段 (約國小五至六年級)美感-表現的(艾斯納) 特 徵:智慧發展。但不自覺。寫實的處理方式(無意識的)視覺型或非視覺型的分化傾向.喜愛戲劇化 人物的表現:關節。比例。非視覺對表現的強調。 空間的表現:三度空間表現的衝動,遠距離物體體積 的縮小,水平線。 色彩的表現:自然色彩的化(視覺型).對色彩的感反應 (非視覺型) 設*****計:首次有意識的將處理方式風格化。 刺激的題材:環境裡戲劇化的動作。從想像和擺姿勢 得來的動作。強調內容而得來的比例。:應材料性質來 設計、塑造。 技 巧:水彩、黏土、硬毛畫筆、軟毛畫筆、廣告顏料、紙漿、油布剪貼織物。木材金屬。 | 形式運思期 (十一至十五歲) 1.可不藉具體實物,能作抽象的思考。 2.思考為”假設-演繹”的將問題的所有可能答案 化為假設並一一予以求證。 3.能真正運用抽象符號從事內省的思活動。 4.能以操作之操作做科科的推論亦即能同時考慮兩種以之變項以解決問題 5.抽象推理並不 限於科學問題。 | |
決定階段(十三至十七歲)-青春期的危機 (約國中、高中) 兒童愈接近青春期就愈喪失對記號世界的強烈主觀關 係有極多數的個人在已經脫離了兒童式的記號表現可 是還未在他自己有意識的方式中發現信心 兒童暫時 失了對創作的主觀態度因此在他想像的世界裡 信心 便動搖了青年在這時候既沒大兒童式的不自覺 也沒 有自我表現的有意識方式 而以一非常深刻的危機為 特徵 這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這時期中止了他們的 創作工作 藝術教育在這時期的最重要任務 是採用防 止兒童喪失自信的刺激方式和方法。 | 6.在情緒方面亦 朝向抽象理想, 對自由、自私等 抽象事物表現好 惡。 | (十六歲至成人) 深入合乎社會的觀點 1理解社會的觀點 2了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分析系統。 |
艾斯納藝術發展理論與自然主義
(創造性取向-以兒童為中心)
藝術發展理論有其相通之處,唯在於:各階段的藝術特徵應視為學習發展的起點,非不得加以干涉;尤其兒童在十二、三歲時藝術表現會處於高原期,惟透過學習方能突破。
參考資料:
1. Viktor Lowenfeld 原著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王秀雄 校閱 創造與心智的成長–透過藝術談兒童教育
王德育 翻譯 三友圖書 公司 80.10 再版
2. 劉豐榮 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 水牛圖書 80.7二版二刷
3. 林清山 譯 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 遠流 80.2初版
4.愛樂森.葛林德、蘇.麥考依 如何培養優秀的導覽員 五觀藝術 2006年08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