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自從五月三十日起到八月十七日,為期八十天。故宮圖書文獻大樓(第二展覽區)[@more@]英國牛津大學美術館(Ashmolean Museum)呈現印象派大家長:卡密爾‧畢沙羅一生的藝術精髓,以及十九世紀法國繪畫演變的過程。24位畫家、90件展品,從巴比松畫派、寫實主義、早期印象派到新印象派,且透過油畫、版畫、素描手稿多種呈現方式,讓民眾不僅能看見藝術的風格演變,也能看見畫家的繪畫歷程。
此次作品以「印象派師長」-卡密爾‧畢沙羅為主軸,在印象派的眾多畫家當中,畢沙羅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與米勒、莫內並駕齊驅的印象派畫家,更是唯一完整參加八次印象派畫展的藝術家,堪稱維繫印象派組織的核心人物,對於後進更是不吝伸出援手,秀拉、高更、塞尚都受到他的支持和提拔。
畢沙羅的作品柔和,結構較為散漫而富有詩意,筆觸細緻而厚實,畫作中的形體表現具有體積感。與其它印象派畫家不同的地方是,他不沉迷於雲光倒影、水霧迷離的表現,而是把對生活的深刻信念,與法國傳統的鄉村文化融入畫作中,專心致力於描繪土地與鄉村,充份表現出對自然界親切而深厚的情感。
本展的展品除了畢沙羅本身的繪畫之外,還有對他影響很深的柯洛(Corot) 等巴比松畫派成員的作品以及印象派大師馬內(Manet)和雷諾瓦(Renoir),至於米勒(Millet)、庫爾貝(Courbet)等寫實派的畫作也沒有缺席,完整呈現印象派前後的藝術才情。另外,在畢沙羅的教育之下養成的藝術家族:長子路西安(Lucien)、兩個排行中間的兒子菲力克斯(Felix)及路德維奇‧羅道夫(Ludovic Rodolphe)及路西安之女奧蘿維妲(Orovida),也都有作品隨行展出。
台灣大哥大特別贊助本展建置「印象畢沙羅 手機語音導覽服務」,邀請到知名美學大師蔣勳量身打造,讓民眾透過手機就可以聽取蔣勳老師親自撰稿、錄音的導覽解說,就好像專屬的隨身導覽員一般。開展後民眾只要撥打語音導覽專線0935-120909就可以搶先聽到45組展品的精華介紹,深入了解展品精髓。此外,台灣大哥大更推出100元聽到飽服務,只要100元即可當日無限暢聽,有興趣的民眾屆時可洽詢櫃台。
故宮承繼近年來盡心致力於教育推廣之努力與用心,本展也特別邀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教授共同策展,且由200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的設計團隊打造展場空間,規劃出光影互動區域,讓民眾除了能夠欣賞印象派畫作的光影之美,也能親身體驗光影在身上流動的色彩變化,與國際展品共譜一場色‧光交響的樂章。展場規劃為三個區域:
一、主題視覺區:分色點描畫的身歷其境
由今年即將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郭肇立、劉克峰、楊家凱、陸希傑等建築師設計,在空間中表現光影的消失與呈現,與印象派畫作相互輝映。用今日的影、看見過去的光,用真實的光、照耀虛幻的影,進入展場後先將所有的光線剝奪,讓觀眾的瞳孔放大,隨即映入眼簾的,便是三片紅、黃、藍三原色之色點布幕,它們組合起來究竟是什麼?這個疑惑將在看完展、繞完展場一圈後,從出口再次回到入口時豁然開朗:本次的主題畫作-《厄哈格尼,我窗外的景緻》(畢沙羅1888)。
二、藍幕互動區:在畢沙羅的印象光影中漫舞
三、電腦影像區:繪畫筆觸大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