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媽媽愛看,從小我也看歌仔戲
記憶中好像書中描述,真的少了楊麗花歌仔戲品牌,就沒有台灣味了!
宜蘭ㄆㄢ仔的驕傲![@more@]
有人說「父母無聲勢,生子去學戲」楊麗花可是出自外公調教他的父親唱三花和老生,母親扮小生、小旦的歌仔戲世家,手足共6人,他是大姐,上有大哥,下有四個弟妹。
「當年風水師提到宜蘭員山那座紗帽山若是正的,將會出狀元,可惜傾斜了一邊,所以會出戲狀元」這傳說真有趣!
她豪邁直爽,政商名人交遊廣闊,參考京劇的精要身段表現,粵劇的情節醞釀方式,能劇的空白遲滯的張力,隨時代改良歌仔戲,從小時候戲院的內台戲到全省巡迴的野台戲,再跳躍上電視,電影,甚至國家劇院,扮相宜古宜今,更善女男,種種歌仔戲的沒落的困境,他都可以經營出一條新道路!
令我好奇的是她六歲就粉墨豋場演小安安,滿七歲卻為戲跳火車〈p.33〉從此不再進學校,全由父親的七字調,母親調教「哈古井」練笑功,笑聲由厚薄轉折,可以表現不同的角色和心境,苦笑、奸笑、悶悶的笑….做人做事的社會心領神會…..
那末學校品管的 一批批學生,我們到底賦予孩子什麼能量。面對困境和挑戰未來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