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輾字坊〈潘人木等友情團隊,2003,宜蘭縣文化局,賴西安主編〉P.84 〈1981,5/楊耀東~唱/新格唱片〉 |
詞:賴西安〈李潼〉
曲:游人傑
我想你的心情我知道 好比海燕要離巢
我想我的心情你明瞭 為你遠行的祈禱
雖然山峰層層高 你不要怕跌倒
請在陌生的地方 展現你的懷抱
我想你的心情我知道 好比旭日升今朝
我想我的心情你明瞭 祇怕你的音訊少
[@more@]永遠的未央歌 – 滾石新格民歌系列 楊耀東 – 季節雨
發行日期:2006 年 03 月 03 日
6唱完驪歌的下午 1’51"
李潼
李潼為台灣重要之兒童文學、小說及散文作家。出版文學作品、相關論文及其各國譯本百餘部,包括《台灣的兒女》系列十六本、《少年噶瑪蘭》、《屏東姑丈》、《相思月娘》、《蔚藍的太平洋日記》、《少年小說創作坊》等,另有劇本、評論和報導。於台灣當代小說、散文創作擁有豐碩成果;亦於華人兒童文學界具有極重要之地位。《魚藤號列車長》是他的最後遺著。
曾獲重要文學獎三十四座: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第二十三屆中山文藝槳、第十一、十二、十三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中篇少年小說首獎、第十、十一屆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第三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北京)、陳伯吹兒童文學獎(上海)、第六屆洪醒夫小說獎、第一屆楊喚兒童文學獎、第一屆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中篇少年小說首獎等。
一九七○年代曾投入校園民歌創作,創作歌詞百餘首,以賴西安本名發表,其中的《月琴》、《廟會》、《散場電影》等迄今仍餘音繞樑,流傳長遠。對於少年兒童讀者的文學思維建立、情感觸探更有著深遠之影響。 喜歡校園民歌的人,必定熟悉:「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謠﹍﹍」這首〈月琴〉吧!作者就是──賴西安(李潼的本名)。
家裡他是十足的「行動派」,舉凡家中水電工程,入庖廚製作包子、水餃、蔥油餅,為三位小公子剪髮﹍﹍等,技藝堪稱一流。由於這一份愛家人、愛鄉土的才情,舉凡新詩、小說、劇本和歌詞的創作上,號稱現代台灣少兒作家第一人。
望天丘在羅東運動公園裡,原本是李潼舊居所在地,如今成為羅東運動公園的著名景點,白天站在丘頂可以遠眺運動公園全景,如詩如畫的歐式風格!!夜晚躺在丘頂內的凹槽內剛好遮掉光害,細數繁星點點,多麼優雅愜意。提供李潼先生還特別為這個美麗的地點寫過[望天丘]這本少年科幻小說。
李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潼(1953年─2004年12月20日)本名賴西安,台灣已故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及填詞人。
[編輯] 生平
李潼於1953年在台灣花蓮出生,長年設籍居住於宜蘭。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曾任教師、雜誌編輯等職務。
李潼1980年開始寫作,文體風格包含散文、小說、新詩、兒童文學等,另外還有相關劇本、文學評論和報導文學的創作,不過最知名的還是集中兒童文學的作品。
在由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書店發行的《兒童的》雜誌發刊期間,李潼是該雜誌每期卷首〈給兒童的話〉專欄的作者。
李潼一生出版超過一百本的著作,其中《少年噶瑪蘭》一書還被譯成日文版,並由台灣公共電視改編成動畫。
1970年代時,台灣校園民歌風行,李潼以本名賴西安發表填詞作品百餘首,其中的《月琴》、《廟會》及《散場電影》等最具知名度及代表性。
2004年12月20日因癌症於台灣宜蘭家中病逝,享年52歲。
《魚藤號列車長》是李潼在2004年往生前半年寫的最後一本少年小說。在治療癌症期間,知道自己的生死大限後,他就說不再寫長篇小說了,因為怕寫不完;但在化療針劑有不錯效果時,他卻日日振筆急書,仍然開動了《魚藤號列車長》的寫作計劃。
2004年12月20日李潼走後,這本厚厚一疊書稿很整齊擺在書桌明顯地方,這是一本不一樣的書,是為了回報朋友對他的情誼,為了向讀者說告別的機會,他把自己跟朋友寫入書中。
在《魚藤號列車》裡,李潼選擇了多組的家庭故事,平行、交叉或糾結,誰都是主角,誰也都是配角。這樣的書寫方式,不就是後現代作品的「拼貼、錯置與去中心化」的表現嗎?是否也同時暴露了現代社會緊張焦慮的症候群?--許建崑 ( 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諦視生命迴旋的歷程
有人說:生命如花籃、生命如樂章,而人生如夢如幻。縱然是花籃,也是百花爭?的花籃,是樂章也是旋律悠揚,如浪如濤的樂章。如果是夢是幻,也是多采多姿、甘甜苦辣俱呈的夢幻。
李潼的《魚藤號列車長》,展現的正是又真實又夢幻,有深邃的暗示、閃爍的象徵、悲劇的辛酸,喜劇的激昂,而深深感人的小說,同時又是用他一貫亮麗的詞藻親切的描述。讀它,果然是無與倫比的文學美感饗宴。--傅林統 ( 兒童文學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