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第三世界國家只能消耗強權帶來的榮景,台灣已經有向世界發跡的光芒了嗎?
教育當局已不像過去代表扶植和引介主流的角色,在限制的經費下篩選和投資人才,預購選手雞的思維下挑雞蛋,怎知往後訊息多元的世界,Egg創意的可能性?家長已能自主選擇接受一場buffet 式的教育,家長的了解和支持,才能活出自己的天空。
國語日報 讀書非唯一 認同孩子多元才能—2007/3/24 |
楊惠芳/臺北報導 世界棋王周俊勳曾是國小南一版國語課本的內容。當年撰寫「紅面小棋王周俊勳」的臺北市金華國小校長江櫻嬌昨天開心的表示,沒有想到周俊勳真的成為世界棋王,當初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他的故事很適合作為生命教材,鼓勵身心障礙或不愛念書的孩子。 江櫻嬌表示,其實周俊勳會有今天的成就,除了他的努力、耐心及堅持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樂觀開朗的媽媽蕭錦美。蕭錦美有五個孩子,周俊勳的三個姐姐和弟弟都很會念書,但蕭錦美卻能夠重視他的獨特表現,支持不愛念書的他專心下棋,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針對周俊勳求學的過程有很多挫折,沒有適合發展圍棋專長的學校可就讀,畢竟中小學教育是通才教育。 |
[@more@]
世界棋王˙臺灣之光 周俊勳震撼特殊才藝教育—2007/3/24 |
楊惠芳/臺北報導 臺灣之光」周俊勳(九段)二十二日在南韓首爾贏得「第十一屆LG盃世界棋王戰」棋王寶座,他是本土培養代表臺灣贏得世界棋王頭銜的第一人。 周媽媽蕭錦美說,周俊勳因為生下來臉上就有胎記,到國小上學後,同學都會嘲笑他,讓他不喜歡上學,因此,周爸爸就教他下圍棋,沒想到他很快就超越爸爸,從此下圍棋成為他的生命重心。 從小對圍棋有興趣的周俊勳竟然國中就讀體育班,蕭錦美說,主要原因是聽說體育班可以請假練習及參加比賽。高中則是念日語科,因為大部分的職業棋士都會赴日本學習棋藝,但後來周俊勳因為經濟考量沒有到日本學棋,因此成為臺灣本土培養的世界棋王。 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表示,中國大陸上海已有圍棋學校,臺灣的教育的確比較缺少圍棋類的特殊學校,沒有特別為這些具有特殊才藝的學生設立正規的班級,未來只要有適當人數或需求,不排除開放學校設置「圍棋專班」,讓這些特殊才藝學生可以獲得適當的教育。 以國立政大附中為例,目前就以圍棋為特色,招收具有圍棋專長的學生就讀,目前已有四名學生憑圍棋段數加分申請入學,其中圍棋一段到二段加一分,三段到四段加三分,五段以上加五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