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者顏綠芬有感策畫的新書「台灣當代作曲家」,由國家藝術基金會贊助,收錄了江文也、陳泗治、郭芝苑、史惟亮、許常惠、盧炎、蕭泰然、馬水龍、李泰祥、賴德和、潘皇龍、錢南章等12位作曲家的故事,執筆者與傳主都有淵源,甚多一手資料,如陳泗治是執筆教授徐玫玲的四叔公,等於補齊了台灣文化史的作曲家篇章。書中對馬水龍「梆笛協奏曲」的創作始末,賴德和從中國情懷般的「紅樓夢」到浪人返家般的「鄉音」,都有完整記載。
學生時代曾幫馬水龍抄譜的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陳漢金形容,馬水龍的「雨港素描」像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裡的「瑪德蓮娜小甜糕」;許常惠的弟子徐麗紗則藉許常惠五○年代在巴黎結識梅湘、夏野的歷程,說明作曲家見證時代如何影響創作。 顏綠芬說,在作曲家聯盟工作時,總是看見郭芝苑默默地來開會,對照馬水龍、游昌發等意氣風發從歐洲留學回來,他濃厚的鄉音與樸實,那時還懷疑「這個人真的會作曲嗎?」她後來赴德讀博士,教授問她認不認得台灣作曲家,她當場傻眼,從此發誓要研究台灣音樂。
她指出,國人對鮮少認識這些作曲家,甚至於音樂、教育界對於這些新音樂的認識也很粗淺。
這本書裡的12位主角,陳泗治等四位已作古,盧炎70歲、郭芝苑86歲,李泰祥與蕭泰然都有病在身,馬水龍等也都超過60歲。顏綠芬說,她挑選的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代表。賴德和致詞表示:「愈來愈小眾,是我們的宿命」,潘皇龍則打趣地說:「還好我們有李泰祥,可能好了一點。」 玉山社出版
【2007/01/27 聯合報】@ http://udn.com/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