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韓
國的江原道南原州小學來訪,我對韓國的片面印像,只是謠傳韓國國家大型企業下的社運,媒體畫面的學運使用催淚彈,仍然展現民族強恨悍激進,(不知是否台灣
給予國外的新聞流通的畫面,是不是也如此?)小學生面對分裂政治的國家處境,「首爾」的民族情感,是不是溢於言表呢?還是像在傳統藝術中心遇到的外地老
師,一次次問我:「你贊成興建北宜高嗎?通車後,宜蘭有什麼改變?」國家地理,縮小到地方發展,生活意識不同,關心家庭、學校、社區尚不及,市鎮縣建設和
國家民族意識的層面,同樣的問題會問小學生嗎?
不論是台灣的小學生或者是韓國的小學生,國家意識都還很天真吧!
耳聞韓國現代藝術自白南準以
降,已在西方發展一席之地,有專業電玩發展學校,而且在戲劇傳播和設計工業方面,已宣示了創造力產業的商機。我只是在藝術教育館隔著玻璃,觀看不知哪一年
版本的國中、小學美術課本,看來和我們的課本圖片相當,單獨水墨畫的篇幅也有,箇中的創造氛圍大概只有深入研究才能知悉!也許是全面和抽樣的差異。
「沈清皇后」是第一部南北韓共同合作的動畫電影,立於文化體的政治象徵,就像「蜜蜜甜心」系列和「五歲的心願」動畫風格,經營感動敘事的民俗倫理以及教化意味,總少了詼諧輕鬆的幽默!
望著校長室領來的立幅韓文墨跡,落款與閒章,領會:文字的線條或橫、或豎、或轉折的像篆字筆法,加上圓,活像IC版的現代抽象美感。文化並非繼傳承的血脈淵源,當下的實用和創新,才能迎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