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社會課帶領孩子認識傳統節慶,節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共同生活經驗,為了使課本生活化擴充生活經驗,再加上最近的傳統節氣—冬至,於是決定邀請家長一起到班搓湯圓,避免活動流於形式化,在活動前請學生就「冬至」瞭解討論出真正的意含,並為我們的活動取名字,旻恆說:「湯圓長得圓圓的,有團圓的意思。」映茹接著說:「我們可以大家圍成一圈,跟大家聊天,應該很溫馨吧!」在七嘴八舌情況下,終於將我們班冬至活動取了個貼切的名字「搓湯圓 話團圓」
除了取名之外,跟冬至有關的俚語:「冬節圓一吃,又擱加一歲」,問問孩子們,多一歲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柏志:「不只長身高,還要長智慧。」萱茹:「更孝順爸媽,少調皮搗蛋。」志勇:「幫忙作家事」我們就以此概念延伸出「幸福湯圓」,不管是搓、煮、沾、切、佈置均不假家長之手,由孩子全程佈置完成,接著準備一段貼心小語,一邊餵家人吃、一邊將感謝的話語一一說出,最後再給家人大大擁抱,表達一年來的照顧之情,從活動中讓孩子逐步體驗家人辛勞,並能反芻。
整個活動高潮迭起,首先,班上有一半的孩子是單親及隔代,意外的是當天來了10幾位家長,將教室擠得暖暖的,有很多家長是專程請假來參加,讓我們心更是暖暖的,看著孩子們忙進忙出,有的煮湯圓、有的搓湯圓、更有些努力的將煮好的湯圓傳遞到組上,專注的為「湯圓」裝飾的美侖美奐,不久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幸福湯圓」上菜了!收拾好桌上多餘的物品,接著重頭戲上場,邀請家長們一一坐到講台上,請孩子們將所準備好的「幸福湯圓」餵給家人吃,並對著他們說出心裡話,看著頻頻拭淚的家長,感受當時氣氛溫馨極了!台下仍有孩子的家長因工作忙,無法參與,為了彌補缺憾,就由老師上場,請他們餵我吃湯圓,並給他們大大的擁抱。活動結束後,請家長回饋他們均站在正向的角度給予班上孩子肯定,更能感受到老師對於教學活動用心、熱情及對孩子耐心展現
,事後邀請孩子們回饋對於「搓湯圓 話團圓」此活動心得:思妤說「好感動,因為可以透過這個活動把對爸爸的感謝給說出來!」妧芸:「活動準備的很累、很忙因我們犧牲好多下課時間,但相當值得,經過這個活動讓我更瞭解冬至真正的意義。」若慈:「雖然我的家人都沒到,但我看到我們煮湯圓大家都吃得很開心,就覺得很不錯。」
葛琦霞老師說:「體驗是寫作的第一步」,讓孩子能將此次體驗活動過程及感想透過文字寫下,於是將活動照片準備12張,印於A4紙上,請孩子從中選4張剪下貼在作文紙上,並完成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