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淑瑰主任文章刊登於國語日報家庭教育版

IMG_0099

將院生當作家人 學童有愛無礙(100年12月18日)

文/江淑瑰
宜蘭縣三民國小近年來受到東區獅子會的照顧,每年都會收到撥款以補助弱勢學生,作為校外教學、學習太鼓及課後輔導等活動的經費,讓處於偏鄉的弱勢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幫助。
本校師生本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想法,又幸運的申請到生命教育體驗活動專案,於是利用祖孫週,參訪離學校不遠的竹林安養院。院內收容的大多為老人家,近年來也收容一些身心障礙的輕壯年。
帶動唱 相見歡
來到安養院時,院內老師以一首簡單的運動歌曲,讓學生與院生一同進行帶動唱活動。透過實際觀察,小朋友看到院生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了解身心障礙對生活及活動造成的影響,進而引發惻隱之心。
雖然院生的年紀稍長,但心智年齡跟小朋友差不多。在活動的過程中,只要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可以讓他們哈哈大笑;一份小小的禮物,就可以溫暖他們的心;從小小的友善互動中,他們就能得到大大的滿足。老師們希望透過體驗活動,讓小朋友體悟到不要吝於去幫助別人。
參觀院舍 認識院生生活
為了讓學生更清楚院生的生活,院方帶大家參觀院生的住所,觀察樓層內不同的設備和房間裡各種特殊輔具,以了解院生平日生活和復建的辛苦。原本學生都只在遠處觀望,不敢靠近打招呼;後來,老師要小朋友將院生當成自己家中的長輩,小朋友才慢慢伸出雙手和院生握手。藉著簡單的肢體互動,讓原先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害怕,化做關愛他人的溫暖。
柏毅說:「他們行動不方便,身心有障礙,沒有辦法照顧自己,真可憐!」
文漢說:「雖然有很棒的房間和專人照顧,但是感覺還是不自由。」
宇智說:「坐著被人餵食物真的很不舒服,我覺得還是自己動手用餐比較好。大家常說『誤解』,就是因為不了解;來到這裡,我才知道,唯有透過接觸,才能消除許多偏見和誤會。」
希望孩子能透過這次的體驗,日後面對不了解的事物,也能試著去接觸和了解,才不會因為誤解,而造成對他人莫大的傷害。
表演太鼓 展開心靈交流
出發前,曾跟小朋友討論在這次參訪活動中要表演的節目,大家決定表演苦練近兩年的太鼓,希望讓這些院生開心。
太鼓是本校的特色課程之一,也是東區獅子會全力支持的才藝教學。在學習太鼓的這段期間,孩子們因為喜歡,所以不怕辛苦;因為不斷練習,所以產生信心;因為有了信心,所以能勇敢的站上舞臺。
孩子們展現自信的演出,全心的投入,透過共同的語言──鼓聲,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有如一場美好的視聽饗宴。
親身體驗 成效大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沒有什麼方法比親身體驗更有成效了。這次的參訪活動,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不但能感受自己生命的美好,還能因為帶給他人快樂,而為自己生命創造光彩。
學生從參訪中深刻感受到院生生活的不方便,期待他們能夠珍惜身體的健康,並能對家中長輩多一分關懷和體貼;也希望孩子能了解受到別人幫助時,要懂得感恩,將來如果有成就,要懂得回饋,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生命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