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1-2a我的父母親、家

活動一 我的父母親

活動名稱

我的父母親

設計者

格夏黑玳

教學時間

40分鐘

適合人數

全班

配合現有教材

翰林版一上綜合活動

能力指標

綜合活動1-1-1描述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家政教育3-1-2了解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並願意與人分享。

3-1-5察覺週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4-1-1認識自己。

活動目標

  1. 透過觀察家中父母親的穿著,瞭解幼兒的可愛和無助。
  2. 透過觀察,瞭解自我的成長需經由多人的照顧和幫助,培養感謝的心,進而主動照顧家中較為幼小的手足。

活動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備註

【課前準備】需準備彩色筆

【引起動機】請學生回想,每位父母親在孩子心理中的想法?

【發展活動】

一、美勞實作:

1.透過教具(男女人偶),將顏色塗滿。

2.在繪畫的過程,教師需注意學生的需要,並適時的鼓勵。

 

二、孩子眼中的父母親:

  • 徵求幾位學生,分享自己的父母親是怎麼樣的人?(其中包括個性、

長相、興趣等。)

2.請分享與父母親印象深刻的經驗。

3.最後,邀請學生在攝影機前拿著自己所繪畫的人偶,向父母親說


些感謝的話。(需適時提示孩子。如學生不願面對攝影機,千萬


別勉強學生完成。)

 

【統整與總結】

1.教師給予鼓勵並作總結。

 

 

 

 

 

20分鐘

 

 

15分鐘

 

 

 

 

 

 

5分鐘

 

教學評量

  1. 口語表達
  2. 美勞實作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有些學童的家庭可能並非傳統家庭,教師上課時應注意避免刺激孩童

備註

 

 

 

 

 

 

 

 

 

 

 

 

 

 

活動二 家

活動名稱

設計者

格夏黑玳

教學時間

80分鐘

適合人數

全班

配合現有教材

翰林版一上綜合活動

能力指標

綜合活動1-1-1描述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家政教育3-1-2了解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並願意與人分享。

3-1-5察覺週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4-1-1認識自己。

活動目標

1.透過繪本閱讀,瞭解手足都是家庭的一份子。

2.透過討論與學習單,釐清家中較為幼小的手足不是競爭者,如果有需要,應該明白說出來。

活動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備註

【課前準備】請學生回家訪問家人,了解自己小時後的情形。

【引起動機】跳房子

1.透過國語課”跳房子”,讓孩子初步了解家的外表概念。

(1).我們從地板上所繪製的房子,你覺得你看到什麼?

(2).你可以分享你所看過最好看的房子嗎?

(3).你可以簡單分享你未來的房子要有些什麼設計嗎?

 

2.遊戲:跳房子

 

【發展活動】

讓孩子從家的外表概念進入至內在概念。

(1).家庭的成員組成:

a.你可以分享你的家庭的成員嗎?

b.那你可以分享你最喜歡跟哪一位成員在一起呢?

(2).影片分享:

我的家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86ne1awRA

影片內容:一位泰雅族的小女孩,描寫家裡雖然沒有錢,弟弟因

病不能走路,但故事主角仍有堅定的信念,就是對家

人的愛。

a.你從影片看到什麼呢?

b.影片中,你有看到哪些成員呢?

c.你看到哪一位成員與其他不同呢?

d.你看兄弟姊妹有哪些互動呢?

e.每一位成員的特性?

 

【統整與總結】

1.教師給予鼓勵並作總結。

 

 

5分鐘

 

 

 

 

35分鐘

 

 

 

10分鐘

 

 

 

25分鐘

 

 

 

 

 

 

 

 

 

5分鐘

 

教學評量

1.口語表達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 本活動重點在讓學生了解個體的成長需靠大家的幫助,所以也要用同樣的心情幫助他人。
  • 如果學童為獨子,可以將之引導在班級的人際相處上,做延伸教學。

備註

 

學習單一

 

 

 

 

 

 


 

 

 

 

 

 

 

 

學習單二

 

家庭教育-我的父母親

學校名稱:南山國小

活動名稱:我的父母親

辦理日期:2013.3.19

舉辦地點:一年級教室

活動簡述說明:透過美勞實作,讓學生觀察父母親的喜好、個性、興趣等。

成果照片1

成果照片2

成果照片3

成果照片4

 

 

 

 

 

 

 

 

家庭教育-家

學校名稱:南山國小

活動名稱:家

辦理日期:2013.4.16

舉辦地點:廣場、教室

活動簡述說明:透過跳房子遊戲與影片欣賞,孩子了解家的外觀與內在的意義。

成果照片1

成果照片2

成果照片3

成果照片4

 

102-2-1-2家庭教育諮商輔導辦法

宜蘭縣南山國民小學家庭教育諮商輔導年度計畫

一、依據:

(一)家庭教育法第十五條之規定

(二)本校友善校園工作計畫

 

二、目的

希望透過提供家庭教育諮商輔導之課程,提升教育職能,增進個人的學習與家人互動,進而提昇家人的情感及溝通管道,以創造和諧的家庭氣氛,並增進其家庭教育相關知能,協助其輔導子女改善行為,進而改善親子關係,輔導子女。

 

三、對象

本校重大違規事件或特殊行為學生之家長或監護人。

 

四、諮詢服務時間

每週一至週五上午9點至12點,下午14點至16點。

 

五、服務地點

南山國小校長室

 

六、實施方法

(一)、 以電話進行家庭教育諮商輔導。

(二)、 運用通訊方式提供改善之建議。

(三)、 提供相關之書面或視聽資料。

(四)、 派員至學生家中進行家庭訪問。

(五)、 邀請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到校實施個案諮商輔導。

(六)、 邀請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參加學校提供之家庭教育課程。

(七)、 其他適當方式。

 

七、學校提供家庭教育諮商輔導課程內容及時數

課 程 內 容

時數

課程類別

課程名稱

重要概念

 

核心課程

親子支持、互動與溝通

1.家庭支持(經濟、情感)

2.良好之親子互動

3.良好學習環境

4.家人溝通技巧

5.關懷與接納子女

至少四小時

偏差行為與協助

1.子女之反社會行為

2.學校社區資源

3.子女交友情形

4.子女自律

5.子女對自己之行為負責

6.規律之生活

選擇課程

父母之職責

1.親職教育

2.正向對待自己之子女

3.子女管理自我之行為

4.孕育良好之生活與學習環境

由各級學校自行彈性訂定

家庭氣氛之營造

1.一致與適切之管教方式

2.完整之家庭功能

3.良好親子關係

4.感情融洽之家庭氣氛

家庭支持方案與資源

1.善用傳播媒體資訊

2.社會支援系統

3.舒緩社經壓力

4.學校安置系統

5.良好之親師關係

6.良好之社區環境品質

7.社區資源

兒童與青少年身心發展

1.兒童與青少年發展之需求

2.及早發現問題克服發展障礙

3.子女社會適應及自我調適能


4.子女瞭解自我

5.發掘興趣與能力

6.發展自我概念

7.挫折容忍力

8.良好之生活適應能力

兒童與青少年壓力與抒解

1.壓力管理

2.健康之休閒環境

3.關心與同理子女

4.問題解決能力

5.子女課業輔導

兒童與青少年之次文化

1.社會增強方法

2.社會行為規範

3.人際關係能力

4.學習良好之社交技巧

5.同儕參與

親子共學

1.親子共讀之培養

2.家庭共同學習之概念

3.親子共學之方式、管道

重建家庭關係

1.促進責任行為減少非責任行


2.增加家人相處時間

傾聽與表逹

1.情緒管理

2.正向自我對話

3.拒絕的技巧

4傾聽子女之心聲

5.接納子女之情緒

家庭危機處理

1.問題解決之能力

2.尋找相關團體協助

3.減少家庭暴力

4.家庭成員正確之道德觀念

5.婚姻諮商

 

 

八、本辦法奉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李 偉 利 主任:李 偉 利 校長:詹 念 峰

102-4-2-1本年度學校辦理家庭教育教師知能研習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課程綱要宣導

讓教師們更了解課程綱要之內涵架構,在融入式課程與正式課程外實施四小時家教育課程及活動能夠貼近符合各分段能力指標,以增進學童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

 



說 明

照 片

時間:

102年9月10日

08:05-08:35

教師晨會

 

地點:

南山國小辦公室

 

活動名稱: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課程綱要宣導

說 明

照 片

同上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課程綱要

一、基本理念

依據我國家庭教育法第12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年應在正式課程外實施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及第2條家庭教育範圍訂定本課程綱要,綱要內涵架構如下:

學校家庭教育課程綱要之內涵架構

課程總目標: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

二大主題軸

I、家人關係

II、家庭生活管理

五項核心內涵

1. 瞭解家庭

1. 家庭資源與管理

2. 關懷家人

2.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3. 預備建立家庭

二、課程目標

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

三、分段能力指標

1.編號說明:下列編號中以兩大主題軸區分,並以「a-b-c-d」進行編號,a代表主題軸序號,b代表核心內涵序號,c代表學習階段序號,d代表流水號。各項家庭教育能力指標,若有可對應的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或重大議題能力指標,則以括弧標示出該能力指標。

編號a:二項主題軸,分別為主題軸I:家人關係,主題軸II:家庭生活管理。

編號b:核心內涵包括:1-瞭解家庭;2-關懷家人;3-預備建立家庭;4-家庭資源與管理;5-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編號c:學習階段分五階段: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第五階段為高中、職。

2.各學習階段的主要內涵:

內涵

階段

主題軸I:家人關係

主題軸II:家庭生活管理

第一階段

(1、2年級)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

家庭資源與管理、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第二階段

(3、4年級)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

家庭資源與管理、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第三階段

(5、6年級)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

家庭資源與管理、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第四階段

(7~9年級)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預備建立家庭

家庭資源與管理、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第五階段

(高中、職)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預備建立家庭

家庭資源與管理、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主題軸I:家人關係

(1) 瞭解家庭

I-1-1-1認識家庭成員的姓名、關係及適當稱呼(家政4-1-1)

I-1-1-2描述家庭對個人的意義與功能

I-1-2-1比較家庭成員間的角色、權利及責任

I-1-2-2描繪自己的家庭,並從中探討不一樣的家庭型態

I-1-2-3分享家庭的獨特傳統

I-1-3-1瞭解家庭成員的發展樣貌,並正向看待家庭成員

I-1-3-2瞭解兒童的家庭責任

I-1-3-3覺察家庭轉變,並以正向的態度面對家庭出現的轉變或逆境

I-1-3-4參與家庭活動,並省思文化及傳統如何影響個人與家庭發展

I-1-4-1認識並實踐青少年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

I-1-4-2瞭解家庭發展歷程

I-1-4-3瞭解社會與自然環境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

I-1-5-1剖析家庭系統對個人的影響

I-1-5-2探索健康家庭的特質

I-1-5-3瞭解家庭發展歷程中可能出現的發展任務及壓力

I-1-5-4認識家庭韌性,並學習提升家庭韌性的方法

 

(2) 關懷家人

I-2-1-1瞭解父母及家人多元的角色和責任

I-2-1-2主動和家人分享生活點滴(綜1-1-1)

I-2-1-3關心和愛護家庭成員(健體6-1-2)

I-2-2-1瞭解家庭如何透過分享愛、價值及傳統,來提供情感支持(健體6-1-2)

I-2-2-2使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與關懷

I-2-2-3與家人分享生活經驗

I-2-2-4參與家庭活動並分享參與家庭活動經驗(綜合2-2-3、家政4-2-5)

I-2-3-1瞭解家庭及家族中需要特殊照顧的人

I-2-3-2瞭解家庭中可能的語言或肢體暴力,並採用適當的方法避免傷害(性別2-3-8)

I-2-3-3主動關懷家族成員

I-2-4-1瞭解家有青少年階段家庭之父母的挑戰與責任

I-2-4-2瞭解青少年階段親子衝突的成因與因應

I-2-4-3檢視家庭成員的需求與期待

I-2-4-4營造家庭生活中與家人分享的機會

I-2-5-1反思與家人的互動關係

I-2-5-2瞭解並實踐自己的家庭責任

I-2-5-3蒐集並與家人分享新知,營造學習型家庭

 

(3) 預備建立家庭

I-3-4-1瞭解約會、婚姻、家庭等關係的發展

I-3-4-2學習與父母或家人討論異性交往的議題

I-3-5-1探索人生伴侶的選擇

I-3-5-2瞭解婚姻的意涵

I-3-5-3描繪自己的家庭願景

 

 

 

 

主題軸II:家庭生活管理

(1) 家庭資源與管理

II-1-1-1認識個人成長所需的家庭資源

II-1-1-2參與個人物品與玩具的購買

II-1-1-3整理個人的物品與玩具

II-1-2-1瞭解家庭資源的意涵

II-1-2-2瞭解家庭日常消費情形

II-1-2-3瞭解金錢與物品的價值

II-1-3-1熟悉如何運用個人與家庭資源(綜合2-3-1)

II-1-3-2瞭解傳播媒體對消費的影響

II-1-3-3瞭解與應用社區資源(家政3-3-4)

II-1-4-1運用家庭資源訂定自己的合理生活目標

II-1-4-2瞭解家庭財務狀況

II-1-4-3瞭解法規與公共政策對家庭生活的影響

II-1-5-1運用家庭資源訂定家庭目標

II-1-5-2探索家庭理財知能

II-1-5-3運用家庭資源處理家務工作

 

(2)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II-2-1-1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生涯1-1-1)

II-2-1-2參與家務工作

II-2-2-1瞭解並實踐家務技巧

II-2-2-2規劃、執行與檢討自己的生活作息安排

II-2-3-1瞭解家人作息,並參與規劃家庭生活活動(綜合2-3-3)

II-2-3-2瞭解家庭生活和社區的關係

II-2-4-1分析並反思家庭生活中的性別角色與分工(性別1-4-4)

II-2-4-2規劃並執行家庭休閒活動(家政4-4-5)

II-2-5-1規劃並執行家庭參與社區活動

II-2-5-2規劃並落實簡樸又環保的家庭生活

 

四、分段能力指標補充說明

主題軸I:家人關係

(1) 瞭解家庭

I-1-1-1認識家庭成員的姓名、關係及適當稱呼(家政4-1-1)

補充說明:認識同住與不同住的家庭成員姓名、家庭成員的關係,進而能對家庭成員有適當的稱呼(如姑姑是爸爸的姊姊或妹妹等)。

 

I-1-1-2描述家庭對個人的意義與功能

補充說明:家庭對每個人的意義也許不同,但一般而言,家庭是家人間分享親密、資源、決策、價值,並許下承諾的組織。因此家庭提供個人愛與關懷、學習、生理及心理需求、保護與支持、休閒娛樂、經濟安全、宗教活動等功能,讓家庭成員能健康成長。

 

I-1-2-1比較家庭成員間的角色、權利及責任

補充說明:瞭解每一位家庭成員在家中所扮演的角色、權利及責任,進而能比較這些家人的角色、權利及責任。例如身為小學四年級的大兒子(角色),相對於幼稚園的弟弟,父母將賦予小學四年級兒子較多的管理權限(權利),但也相對的要負擔較重的管理責任。讓學生瞭解,角色、權利和責任是密不可分的。當然,父母角色、權利與責任也會隨著年齡而改變,而父母的角色、權利、責任更是密不可分。此外,要強調此階段兒童能力所及的對父母有禮貌、參與家務工作、關心體貼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保護自己身體健康、注意自身安全、不讓父母操心、謀求自我充分發展、學習跟人和諧相處、養成良好習慣,保持端正品德,行為表現合適有禮、與祖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等。

 

I-1-2-2描繪自己的家庭,並從中探討不一樣的家庭型態

補充說明:可採用畫的或是用說的方式,以家庭樹畫出家庭樣貌,或說出家庭的組織與結構。從中探討多元的家庭型態,如雙親家庭、單親家庭、隔代家庭等。

 

I-1-2-3分享家庭的獨特傳統

補充說明:獨特的家庭傳統,包括飲食、衣著、慶典、節日等。例如,有些家庭的長輩生日一定要準備壽麵及壽桃、而有些家庭則只準備蛋糕。有些家庭慶生用紅蛋而且每一顆紅蛋都要在自己的額頭上敲破等。透過這些分享,熟悉每一個家庭皆有獨特的傳統並學習如何保留與傳承。

 

I-1-3-1瞭解家庭成員的發展樣貌,並正向看待家庭成員

補充說明:家庭成員的發展樣貌,是指家庭成員的身體、心理的發展。因此,舉凡家人的五官長相、身高、體重、膚色、語言、心智、能力、動機、情緒、社會能力等皆是。而發展的方向包括增加及衰退,了解這些發展樣貌,方能正向看待家人的發展;尤其是正向看待長輩的老化。

 

I-1-3-2瞭解兒童的家庭責任

補充說明:讓兒童瞭解此階段兒童能力所及的職責對父母有禮貌、參與家務工作、關心體貼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保護自己身體健康、注意自身安全、不讓父母操心、謀求自我充分發展、學習跟人和諧相處、養成良好習慣,保持端正品德,行為表現合適有禮、與祖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等。

 

I-1-3-3覺察家庭轉變,並以正向的態度面對家庭出現的轉變或逆境

補充說明:家庭的轉變包括可預期、不可預期的。不可預期的家庭轉變,包括天災、人禍,通常對家庭的衝擊較大。例如天然災害(如颱風、地震)、火災、父母離婚、父母失業、家人發生意外等。當發生不可預期的轉變衝擊時,應能以正向態度面對可能產生的逆境。

 

I-1-3-4參與家庭活動,並省思文化及傳統如何影響個人與家庭發展

補充說明:個人與家庭發展過程中,會經歷許多家庭儀式與活動,這些儀式與活動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有些是中西方固有文化、有些則是家庭或家族特有的傳統。明顯受到中西方固有文化傳承影響的有特定家庭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等)、家庭習俗(如婚喪習俗、生育習俗)等。而有些則是家庭自己的獨特傳統,如約定每個月家庭成員聚餐一次、每個月開一次家庭會議等。透過這些活動的參與,瞭解家庭儀式與活動的獨特意義,從中學習文化與傳統,體會文化及傳統如何影響個人及家庭的發展。

 

I-1-4-1認識並實踐青少年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

補充說明:七、八、九年級青少年需要認清自己的改變、優勢與限制,調適自己與家人的關係,學習家庭生活的經營,做好建立與經營家庭的準備。此外,仍要延伸兒童階段的家庭責任,繼續做到能力所及的對父母有禮貌、參與家務工作、關心體貼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保護自己身體健康、注意自身安全、不讓父母操心、謀求自我充分發展、學習跟人和諧相處、養成良好習慣,保持端正品德,行為表現合適有禮、與祖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等。

 

I-1-4-2瞭解家庭發展歷程

補充說明:家庭發展歷程是指一個家庭從建立、蓬勃發展到終止的過程,並從家庭發展歷程中,更進一步瞭解家庭史。

依據Duvall與Hill(1948)將家庭生活發展分為八階段:

  1. 第一階段(建立階段):新婚無子女
  2. 第二階段(初為父母階段):家中有新生兒~未滿3歲
  3. 第三階段(子女學前階段):最大子女滿3歲~未滿6歲
  4. 第四階段(子女學齡階段):最大子女滿6歲~未滿12歲
  5. 第五階段(子女青少年階段):最大子女滿12歲~未滿20歲
  6. 第六階段(子女送出階段):子女陸續遷出家中
  7. 第七階段(中年父母階段):子女全部遷出,進入空巢階段
  8. 第八階段(退休階段):生計負擔者退休至二老去世

這八階段又可以簡化成家庭建立期(第一階段)、家庭擴展期(第 二~第五階段)、家庭收縮期(第六~第八階段)。

 

 

I-1-4-3瞭解社會與自然環境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

補充說明:社會環境包括文化、習俗、價值、政策、教育、經濟、恐怖攻擊等;而自然環境包括自然資源、天候、天然災害等。這些社會與自然環境影響個人與家庭的發展息息相關。以經濟為例,當經濟衰退、失業頻傳、通貨膨脹等都可能產生家人失業,對家庭帶來負面衝擊,進而影響個人。

 

I-1-5-1剖析家庭系統對個人的影響

補充說明:從系統觀點看家庭,家庭互動為一個系統,而家庭內因為角色的不同,因著這些角色的互動產生了許多次系統,如夫妻次系統、親子次系統、手足次系統、代間次系統等,這些次系統的互動,深深影響個人的成長。如夫妻次系統衝突,也影響親子互動關係,進而影響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比家庭系統更大的系統,稱為超系統,如社會文化、政府政策、生活環境等,不只是影響家庭系統的運作,也間接影響個人成長與發展。

 

I-1-5-2探索健康家庭的特質

補充說明:健康家庭並非家庭中沒有任何衝突、問題,而是有了衝突、問題,能夠解決,並能發揮家庭功能。

 

I-1-5-3瞭解家庭發展歷程中可能出現的發展任務及壓力

補充說明: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發展任務,舉例來說,家庭建立期會有婚姻關係的適應與協調、家庭擴展期會有初為父母的適應、家庭收縮期會有中老年夫妻的調整與適應、父母與成年子女代間關係的調整與適應等發展任務。這些發展任務若無法順利完成,家庭及家庭成員將面臨壓力。

 

I-1-5-4認識家庭韌性,並學習提升家庭韌性的方法

補充說明:家庭韌性(family resilience)是以家庭為單位,意指家庭系統能成功處理他們生活事件的能力,以及家庭能夠適應與身陷於重大逆境或危機後的一種勝任歷程。家庭韌性也類似於家庭的恢復力,是指當一個家庭面臨重大危機情況後,能於逆境中不因壓力瓦解,或是跌倒後再爬起來將壓力化為助力的一股力量。所以「韌性」並非是一靜態結果,而是一動態歷程。

 

(2) 關懷家人

I-2-1-1瞭解父母及家人多元的角色和責任

補充說明:家庭中,因為成員間的互動關係,而形成多元角色;又因著這些不同角色會有不同責任。例如一位國小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在家庭中,可能同時是女兒、孫女、姊姊或妹妹、姪女等角色;在家庭外可能同時是學生、班長、糾察隊、志工等;因應這些不同的角色會有不同的責任,如在家中參與家庭活動、參與家務工作,在學校維持秩序,在社區參與社區活動志工等。又如小朋友的爸爸,在家庭中,他不只是爸爸的角色而已,他還可能是丈夫、兒子、哥哥或弟弟、伯父或叔叔、姊夫等角色;在家庭外,可能是公司員工、居住社區總幹事、志工隊隊長等角色;因應這些不同角色,會有不同責任。

 

I-2-1-2主動和家人分享生活點滴(綜1-1-1)

補充說明:主動與家人分享學校生活點滴,如課業學習、同學間的互動、師生互動;上學放學路上的觀察與所見所聞等生活經驗。除生活經驗外也可以分享物品、玩具等。

 

I-2-1-3關心和愛護家庭成員(健體6-1-2)

補充說明:熟悉並實踐愛家五到運動,適時表達對家人的關心與愛護。愛家五到運動如下:眼到–相視含情;耳到–傾聽會意;口到–鼓勵讚美;手到–擁抱支持;心到–關心包容。

 

I-2-2-1瞭解家庭如何透過分享愛、價值及傳統,來提供情感支持(健體6-1-2)

補充說明:每個家庭對家庭成員都有不同的情感表達與支持方式,例如有些家庭用言語直接表達、有些家庭用熱情擁抱、有些家庭用準備豐盛的餐點、有些家庭在網路科技產品上留言、有些家庭用家庭遊戲、有些家庭則用不斷的關心叮嚀等。每個家庭會使用不同的方式,但雖然方式不同,但都想要表達對家人的關懷與支持。

 

I-2-2-2使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與關懷

補充說明:以三、四年級學生能做到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與關懷。例如說出對家人的感謝讚美、寫卡片、留字條、問候、觀察家人的作息或身體狀況、看到並說出家人的特點等。持續熟悉並實踐愛家五到運動,適時表達對家人的關心與愛護。

 

I-2-2-3與家人分享生活經驗

補充說明:生活經驗包括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且包括心理與生理層面。心理層面包括心理需求、情緒(喜、怒、哀、樂)、感想、新知等;生理層面包括生理需求、成長的改變、以及病痛等。可透過各種方式與家人分享這些生活經驗。

 

I-2-2-4參與家庭活動並分享參與家庭活動經驗(綜合2-2-3、家政4-2-5)

補充說明:家庭活動可以是非常多元,包括家庭休閒、家庭遊戲、家庭共讀、家務工作、家庭購物、家庭運動、家庭慶典、家庭參與社區活動、家庭參與志工活動,以增進家人情感、凝聚力、親密關係及成長。

 

I-2-3-1瞭解家庭及家族中需要特殊照顧的人

補充說明:所謂需要特殊照顧的家人,通常是指幼小的小孩、年歲較大的長輩、生病等人。例如瞭解幼小小孩的發展,就能對需要多些照顧的弟妹,不產生嫉妒;瞭解老化就能正向面對家中長輩;了解疾病就能合宜的照顧病人。

 

I-2-3-2瞭解家庭中可能的語言或肢體暴力,並採用適當的方法避免傷害(性別2-3-8)

補充說明:所謂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舉凡警告、嘲弄或辱罵他人之言語、動作或製造使人心生畏怖情境之行為可能造成家庭暴力。而家人之間常以最直接的語言、肢體動作互動,因此在不經意間產生了語言或肢體暴力。萬一家庭中發生嚴重的暴力行為,可能要透過尋求協助,避免受到傷害。

 

I-2-3-3主動關懷家族成員

補充說明:瞭解家族成員與自己的親屬關係,並瞭解他們的年齡、工作、特質、背景、角色等,適時展現主動關懷。如家族成員的升學、就業、升遷、結婚、生育、老化、面臨困境等,都可以主動表示關心。持續熟悉並實踐愛家五到運動,適時表達對家族成員的關心與愛護。

 

I-2-4-1瞭解家有青少年階段家庭之父母的挑戰與責任

補充說明:一般而言,常見的青少年困擾問題為「升學、課業問題」、「感情問題」、「交友及人際互動問題」、「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家人衝突」、「心理問題」與「經濟問題」。而有些雖不是那麼常見,但也讓父母操心的問題,包括青少年藥物濫用、網路成癮、誤入不良幫派等。因此當家有青少年階段的子女,父母要面對的挑戰及責任相當重。

 

I-2-4-2瞭解青少年階段親子衝突的成因與因應

補充說明:因為青少年處於「快速身心發展造成身心衝擊」、「自我認同VS.角色混淆」階段,因此親子關係處於「和諧與衝突」、「依附與疏離」、「支持與控制」、「信任與不信任」狀態,很容易產生衝突。這樣的親子關係,最重要的就是溝通,透過「我訊息」的練習,可降低親子衝突。

 

I-2-4-3檢視家庭成員的需求與期待

補充說明:每一位家庭成員的需求並不相同,家庭成員間必須學習開誠布公的說出自己的生理、心理、社會需求,並清晰的說出對家庭成員的期待。如,有位家庭成員需要購買一部電腦,但家庭經濟並不寬裕,若能透過溝通,並提出期待其他家庭成員能配合之處,家庭必能攜手達成目標。

 

I-2-4-4營造家庭生活中與家人分享的機會

補充說明:主動規劃、執行家人共同活動,透過活動分享生活,提升家庭凝聚力。例如兄弟姊妹一起規劃為父母慶生、或為家庭其他家庭成員慶生;主動提供值得閱讀的書籍家人一起共讀;或分享一部精彩的電影等。此外,透過與家人分享,可以反思是否做到愛家、並適時表達對家人的關心與愛護。

 

I-2-5-1反思與家人的互動關係

補充說明:檢視自己日常與家人的互動關係,例如言語、對話、行為、分享、參與家庭活動等,反思是否有更適宜的表現方法、是否做到愛家、適時表達對家人的關心與愛護。

 

I-2-5-2瞭解並實踐自己的家庭責任

補充說明:高中職階段延伸國中階段,更積極認清自己的優勢與限制,調適自己與家人的關係,學習家庭生活的經營,做好建立與經營家庭的準備。此外,仍要延伸七、八、九年級階段的家庭責任,繼續做到對父母有禮貌、參與家務工作、關心體貼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保護自己身體健康、注意自身安全、不讓父母操心、謀求自我充分發展、學習跟人和諧相處、養成良好習慣,保持端正品德,行為表現合適有禮、與祖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等。

 

I-2-5-3蒐集並與家人分享新知,營造學習型家庭

補充說明:子女因接觸新的資訊較為容易,為避免親子之間的代溝,可以主動蒐集新知、主動與家人分享新知,營造家人學習型家庭。學習型家庭的五項修煉為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團隊學習、共同願景、系統思考。

 

(3) 預備建立家庭

I3-4-1瞭解約會、婚姻、家庭等關係的發展

補充說明:多數的家庭建立,是從婚姻開始,而進入婚姻之前,通常會先經歷約會。但是約會不必然會進入婚姻,通常約會無法發展成進入婚姻的原因可能包括:

  1. 雙方情感的凝聚力不夠是分手的最基本因素。
  2. 彼此個性上無法調適。
  3. 時空距離的阻礙,例如:一段時間的分離,若是雙方情感濃度不夠,再加上分離,容易沖淡原本的感情。
  4. 家庭反對:尤其是家長反對,而最常見的反對理由是雙方經濟、社會與教育地位之不合理想,或是父母無法忍受與子女間的親密關係將有第三者之介入,父母因無法在情緒上取得平衡,而將此情緒轉為反對。

    5. 社會及文化上的差異:包括種族、信仰、個人理想、興趣、價值觀念等差異。

 

I-3-4-2學習與父母或家人討論異性交往的議題

補充說明:青少年階段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因此不管從生活中所觀察到同儕的異性交往,或自己對異性的好奇,甚至自己的異性交往,都可以與父母或家人討論。以免對異性交往有偏差的想法,或面臨棘手問題(如分手)時,孤立無援。

 

I-3-5-1探索人生伴侶的選擇

補充說明:瞭解影響自己選擇人生伴侶的因素,並能從同儕、父母或長輩的經驗中,探索選擇人生伴侶的考慮條件,如生理、心理、社會等。

 

I-3-5-2瞭解婚姻的意涵

補充說明:瞭解婚姻的意義、功能變遷,並澄清婚姻的本質、婚姻的責任、婚姻的承諾,從中刻畫較真實的樣貌角色。

 

I-3-5-3描繪自己的家庭願景

補充說明:透過認識婚姻和家庭的意義與功能,澄清個人對婚姻與家庭的期待,並能對家庭生活提出較具體的願景。

 

 

 

 

 

 

主題軸II:家庭生活管理

(1) 家庭資源與管理

II-1-1-1認識個人成長所需的家庭資源

補充說明:認識家庭中有哪些與自己成長所需要的資源(如房子、食物、衣服、父母的照顧與關心等等),並瞭解資源是有限的概念,進而應抱持珍惜與感念所擁有的資源態度。

 

II-1-1-2參與個人物品與玩具的購買


補充說明:透過参與個人物品與玩具的購買行為,了解金錢使用的概念及其意義;並從消費行為中建立節流觀與環保觀的觀念。

 

II-1-1-3整理個人的物品與玩具

補充說明:透過整理個人用品,完成個人在家庭中的工作,從小開始學習並培養責任心。

 

II-1-2-1瞭解家庭資源的意涵

補充說明:瞭解家庭資源所包含的內容有哪些?以及家庭中的資源(如人力、時間、金錢及產品設備)對個人及家庭帶來的影響為何?

 

II-1-2-2瞭解家庭日常消費情形

補充說明:瞭解一般家中日常消費包括哪些項目(如食、衣、住、行、醫療、保險等),學習節約的態度與行為。同時可透過學習實際參與家庭消費的討論,瞭解正確的消費價值。

 

II-1-2-3瞭解金錢與物品的價值

補充說明:瞭解金錢與物品都有所謂的實質價值與隱藏價值,有時一件事或一個物品的價值不在於它值多少錢,而是它所代表的一些情感、付出、回憶等所顯現出的無價意涵。如一個同學送的小禮物可能只有50元,可是所表達的是同學對你的祝福,重視你的生日,花時間猜想你的喜好與購買最適合的物品,這些都遠遠超過50元的價值。透過價值的澄清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II-1-3-1熟悉如何運用個人與家庭資源(綜合2-3-1)

補充說明:瞭解家庭資源使用的各種方式(如以時間來換取金錢的消耗,儲蓄以為未來或不時之需、家人互相支持因應困境)。透過討論,從簡單的例子中,學習在有限的資源中,如何做最適切的運用以滿足個人或家庭的需求。

 

II-1-3-2瞭解傳播媒體對消費的影響

補充說明:瞭解傳播媒體的特性(行銷的目的性)以及對消費刺激所帶來的可能影響。學習分析個人的需要而非想要,以減少傳播媒體對個人消費不當之影響。同時也對媒體訊息的正確性應有警覺性,以減少詐欺事件的發生。

 

II-1-3-3瞭解與應用社區資源(家政3-3-4)

補充說明:認識社區中有哪些資源,進而可應用社區資源減少個人與家庭資源的使用,或透過應用社區資源學習增加個人社區的參與能力,增進人際的互動。(了解不同機構所帶來的多元功能,例如圖書館、運動中心、文化中心…等,除原有的功能外,其舉辦的許多相關活動,亦是個人及家庭可運用的社會資源)。

 

II-1-4-1運用家庭資源訂定自己合理的生活目標

補充說明:透過運用家庭日常生活中之人力、時間、金錢及產品設備,並與家人共同協商,訂定合理的個人生活目標。有時個人的目標會與家庭的目標衝突,因此溝通與協商是資源管理中需要學習的重要步驟。

 

II-1-4-2瞭解家庭財務狀況

補充說明:首先應瞭解家庭財務不只是收支,還包括了保險、動產的證券、基金、不動產的房屋與土地等,以及債務皆是。而對於個人家庭財務狀況,可透過参與家庭理財規劃過程、以及自我的財務規劃,學習財務管理。

 

II-1-4-3瞭解法規與公共政策對家庭生活的影響

補充說明:瞭解公共政策是屬家庭可使用的社會資源的一部分,但有時也會是限制家庭生活的來源之ㄧ。例如家庭教育法,是提供了家庭成員學習提升家庭生活品質的機會;而家庭暴力防治法則限制一些傷害家人的行為,進而保護家人。學習尋找法規與公共政策所帶來的社會資源,並適當運用於家庭生活中。

 

II-1-5-1運用家庭資源訂定家庭目標

補充說明:分析家庭所擁有的資源,包括家庭內與家庭外,人力與物力。並與家人共同商討與規畫家庭的短、中、長程目標,以及執行的方案。從中可學習家庭資源的管理技巧以及解家庭價值對家庭資源運用的影響。

 

II-1-5-2探索家庭理財知能

補充說明:認識並瞭解理財相關知能及重要性,如養成儲蓄的習慣、學習財務規劃能力、正確使用金融服務、維持良好信用、正確的風險及投資觀念,並從家庭為單位的觀點學習不同於個人理財規劃應注意的事項。

 

II-1-5-3運用家庭資源處理家務工作

補充說明:處理家務工作所需的家庭資源包括經濟、時間、精力、情緒、動機等。充分利用家庭資源,簡化家務工作,期能更有效率處理家務工作。

 

(2)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II-2-1-1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生涯1-1-1)

補充說明:瞭解並學習自己應該在每日的時間中完成分內事(如良好整潔習慣、能自己整理書包、能如期做完作業等)。

 

 

II-2-1-2參與家務工作

補充說明:學習主動參與簡單的家務工作(如餐前的放碗筷、餐後的擦桌子等),養成家人共同完成家庭事務的習慣。

 

II-2-2-1瞭解並實踐家務技巧

補充說明:學習使用工具及運用家務的技巧,完成家務工作(如洗衣機、電鍋的使用,又如清理房間時應先由上往下,以免地上先清好再清桌上時,把地上又弄髒……)。透過觀察與分享每個家庭中的家務小撇步,學習有效率的執行家務工作,並透過主動幫忙家庭事務,分擔家人工作負擔,促進家人關係。

 

II-2-2-2規劃、執行與檢討自己的生活作息安排

補充說明:學習安排個人生活的作息(如一周中哪些天要上才藝課,學校課業應如何安排使其順利完成,個人臥房的清潔,以及個人所需的休閒應如何規劃於生活中),使具備對個人生活事物管理的基本能力,進而培養責任感與成就感。

 

II-2-3-1瞭解家人作息,並參與規劃家庭生活活動(綜合2-3-3)

補充說明:瞭解父母或其他家人的工作特質,更清楚明白目前家庭生活作息原因,進而尊重與體諒家中個人生活作息的差異。透過瞭解家人的差異,規劃家庭生活的活動,以符合家庭成員的需求。

 

II-2-3-2瞭解家庭生活和社區的關係

補充說明:瞭解家庭是處於社區中,生活中的食、衣、住、行都與社區息息相關。社區提供許多家庭所需的資源,如學習、醫療照顧、休閒、商店等,家庭也可以提供資源給社區,如參與社區的活動、擔任志工等。

 

II-2-4-1分析並反思家庭生活中的性別角色與分工(性別1-4-4)

補充說明:透過觀察,分析家庭中的性別角色分工,學習並尊重不同性別在生活事務上表現的異同。進一步可以嘗試以去性別化的觀點檢視家庭中的角色與分工。

 

II-2-4-2規劃並執行家庭休閒活動(家政4-4-5)

補充說明:透過規劃家庭共同的休閒活動,藉以 瞭解家庭成員的不同喜好與身體狀況,如媽媽不愛水上活動,奶奶無法從事劇烈的身體運動或爬高山,若要規劃全家的休閒活動就需要考慮到所有家人的情形與需求。於是透過溝通協調,滿足全家人的最大需求,以達成共同參與活動及促進家人關係的目的。

II-2-5-1<span style="font-family:標楷

102-4-1-2教師參與國民小學推動家庭教育知能研習

102年宜蘭縣國民小學推動家庭教育知能研習計畫

  1. 依據:
    1. 家庭教育法
    2. 教育部102年4月3日臺社(二)字第1020000474號函。
    3. 102年度宜蘭縣家庭教育工作計畫
  2. 目的:
    1. 增進學校行政人員對家庭教育的認知,進而體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主動於學校推動家庭教育相關課程或計畫,強化學生正確家庭價值觀。
    2. 增進教師家庭教育專業知能,具備家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能力型塑教師專業社群。
    3. 落實家庭教育法第12條之規定,縣轄內高中職以下學校除能將家庭教育融入正規課程外,並能依家庭教育法規定於每學年實施四小時以上之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
  3. 指導單位:教育部、宜蘭縣政府
  4. 主辦單位:宜蘭縣家庭教育中心
  5. 協辦單位:大同國小、四季國小、南安國小、大洲國小、竹安國小、南澳國小、南澳高中、五結國小、內城國小、員山國小、新南國小、古亭國小、東興國小、凱旋國小、玉田國小、羅東國小
  6. 研習主題: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參考大綱與家庭教育課程之推動
  7. 參加對象:縣內國小教師。
  8. 報名方式:請於研習前至全國教師進修網報名。
  1. 預期效益:期能落實家庭教育法第12條之規定,國小、國中學校進行正式課程外之四小時家庭教育課程,使學生對家庭有深度了解,讓老師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輕鬆地將家庭教育的理念以活潑有效的方式教導學生,達到普及家庭教育,促進社會和諧目的。

102年宜蘭縣國民小學推動家庭教育知能研習計畫行程

學校名稱

辦理時間

辦理地點

講師

大同鄉四季國小

102.5.01(週三)13:30-15:30

大同國小餐廳

曾慶玲老師

北市建國中學專任教師

教育部家庭教育教師進階培訓工作坊講師

蘇澳鎮南安國小

102.5.22(週三)13:30-15:30

南安國小會議室

曾慶玲老師

北市建國中學專任教師

教育部家庭教育教師進階培訓工作坊講師

三星鄉大洲國小

102.5.22(週三)13:30-15:30

大洲國小幼兒園二樓

鄭忍嬌老師

現任成功高中家政科教師.

曾任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兼任講師

頭城鎮竹安國小

102.05.29(週三)

13:30-15:30 

竹安國小視聽教室

魏秀珍老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南澳鄉南澳國小

102.9.18(週三)13:00-15:30

南澳高中圖書館

另聘

五結鄉五結國小

102.9.25(週三)13:00-15:30

五結國小視聽教室

另聘

員山鄉內城國小

102.10.02(週三)13:00-15:30

員山國小視聽教室

另聘

壯圍鄉新南國小

102.10.02(週三)13:30-15:30

古亭國小視聽教室

另聘

冬山鄉東興國小

102.10.09(週三)13:30-15:30

東興國小視聽教室

另聘

宜蘭市凱旋國小

102.10.23(週三)13:30-15:30

凱旋國小視聽中心

另聘

礁溪鄉玉田國小

102.11.06(週三)13:30-15:30

玉田國小三樓綜合教室

另聘

羅東鎮羅東國小

102.11.13(週三)

13:30-15:30 

羅東國小科學館二樓視聽教室

另聘

 

102-3-1-1d代間傳承季-耆老祈福儀式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 活動照片

 

時間:102年9月9日

活動名稱:代間傳承季-耆老祈福儀式

活動地點: 教會、學校廣場

1.請部落耆老遵循泰雅族傳統儀式為社區及學校祈福:殺豬、泰雅歌謠……

2.部落耆老述說部落事蹟及傳說。

3.學生經由觀看、聆聽耆老了解自己(泰雅族)的文化。

4.並讓學生了解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說 明

照 片

同上

 

說 明

照 片

同上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 活動照片

說 明

照 片

同上

 

說 明

照 片

同上

 

說 明

照 片

同上

102-3-1-1c慈孝家庭季-祖訓,模範父母親,兒童(配合村校聯運)

〜泰雅祖訓〜 陳香英校長蒐集

一、要聽從父母長輩的訓示,不可忤逆,也不可輕視,否則上天不會原諒你,子孫也沒有好的榜樣可學習。

二、不可盜取他人的財物,當事人看不到,但是老天爺在看,盜取來的財物不會讓你愈來愈富,反讓子孫遭到禍害。

三、不可虧欠別人,不論人情或財物,要和平解決,否則他人心理不平,懷恨在心,咒詛你的子孫沒好報,遺害下一代。

四、父母不在時,兄姐如父母,要像父母一樣教導、照顧好弟弟妹妹,使弟妹能循規蹈矩,長大成人。

五、不要與人爭吵,更不可侮辱他人;多原諒、寬恕別人,上天會賜福給你。

六、不可長舌批評他人,愛批評的人,同樣也會遭他人的批評。

七、不可高傲、說大話,說多了,別人不會親近你,有困難別人也不會幫助你。

八、常施捨、幫助有困難的人,不可小氣、吝嗇,給的愈多,老天會用不同的方式讓你獲得更多,否則老天爺也會對你小氣,不給你福報。

九、兄弟姐妹要親愛、並互助合作,有能力、有收獲的,要多幫助能力低和收獲少的兄弟姐妹。

十、從小要認真勤勞,不可懶墮,收成不會從天而降,所以不管做甚麼,都要盡心盡力做,才會有成功的一天。

十一、不可以與人打架,更不可侵害別人,鄰居要相親相愛互相合作,部落才會有好的發展。

十二、要懂得報答父母的恩惠,也要愛惜老天給的收成,不要浪費,這樣家庭才會和諧幸福。

 

 

 

102年度南山社區模範母親

第一鄰:江雅玲 女士  第二鄰:呂愛美 女士

第三鄰:游玉珠 女士  第四鄰:翁美華 女士

第五鄰:吳慧媛 女士  第六鄰:彭月美 女士

 

102年度南山社區模範父親

第一鄰:詹金生 先生  第二鄰:許正男 先生

第三鄰:陳德旺 先生  第四鄰:呂文雄 先生

第五鄰:林春雄 先生  第六鄰:陳忠振 先生

 

102年度南山國小暨附設幼兒園模範兒童

幼兒園:陳煒誠 同學

一忠:陳明欣 同學  二忠:陳振宇 同學

 三忠:李義宗 同學  四忠:張聖慈 同學

五忠:陳宇祥 同學  六忠:張婕霓 同學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 活動照片

說 明

照 片

時間:

102年5/11

活動名稱:村校聯合運動會

表揚模範父母親、模範兒童。

泰雅祖訓宣導。

 

 

說 明

照 片

同上

 

說 明

照 片

同上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 活動照片

說 明

照 片

時間:

102年5/11

活動名稱:村校聯合運動會

表揚模範父母親、模範兒童。

泰雅祖訓宣導。

 

 

說 明

照 片

同上

 

說 明

照 片

同上

102-3-1-1b慈孝家庭季-母親節賀卡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101學年度母親節賀卡比賽實施計畫

壹、依據

一、本校101學年度下學期行事曆。

二、本校教務工作計畫。

貳、目的

一、激發學生能夠感恩、惜福。

二、協助學生表達對母親平日辛勞的謝意。

三、加強親子間互動,以增進親子間感情。

參、主辦單位

  教務組

肆、實施項目

『母親節』賀卡比賽。

伍、實施方式

一、每班各取前三名,張貼於布告欄供全校師生欣賞。

二、由教務組製發賀卡紙,各班自由報名,並親至教務組領取賀卡紙。

三、所有學生作品,將於母親節前夕發還給學生,並請學生親自送給母親(或父親、祖父母)作為母親節賀禮。

陸、實施對象

全校學生。

柒、辦理時間

中華民國102年4月29日至5月3日。

捌、經費來源

由本校年度學生活動費暨相關經費項下支付。

玖、本計畫經校長核准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李淑君    教導主任:李偉利   校長:詹念峰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 活動照片

說 明

照 片

時間:

102年4/29-5/3

活動名稱:慈孝家庭季

母親節賀卡製作

 

 

說 明

照 片

同上

 

說 明

照 片

同上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 活動照片

說 明

照 片

時間:

102年4/29-5/3活動名稱:慈孝家庭季

母親節賀卡製作

 

 

說 明

照 片

同上

 

說 明

照 片

同上

102-3-1-1a珍愛家庭季-我愛的家繪畫

教育部102年【珍愛家庭季】

「珍愛家庭•以愛傳家」收藏家庭中的真愛故事

圖文徵選實施計畫

一、緣起

家庭即是社會的基礎。為喚起國人重視家庭價值,特創新規劃將家庭重要議題結合4季為區分,以倡導家庭教育,希望人人透過學習,重視愛護家庭,使家人間更為相愛,爰將102年訂定為家庭教育年。首先,本次第1季推動的主題為「珍愛家庭季」,主要希望喚起對於愛護家庭、珍惜家庭的覺察,藉「尋找家庭記憶」、「學習愛家行動」、「愛家行動go!」之實際行動,以圖文書繪方式展現珍愛家庭的意念。使家人能藉本活動找到共同回憶、進而樂意主動學習愛家行動,並能互相傳習,擴大影響,達到人人珍愛家庭的目標,爰訂定本計畫。

二、目的

(一)展現溫馨有愛的家庭故事,體會家庭特色的傳承,進而珍愛家庭、創建家庭新願景。

(二)增進家庭生活韌性與強度,宣導符應現代生活型態的家庭價值。

(三)倡議經營現代親子關係、代間傳承及幸福婚姻的珍愛家庭。

三、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教育部

(二)承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三)策劃單位: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臺北市立明德國民中學(以下簡稱明德國中)

(三)協辦單位:內政部、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各直轄市、縣(市)家庭教育中心、全國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大學、新移民學習中心、各直轄市、縣(市)所屬社區大學

四、徵選主題:【珍愛家庭•以愛傳家】收藏家庭中的真愛故事

本次徵選「作品題目」自訂,圖文自創,惟須扣緊對家庭關係溫馨有愛的記憶及傳承之主題,並能彰顯學習意涵。請參閱「家庭教育年—愛我們的家」教育論述(附件五)。

五、作品規格

(一)紙本規格:以四開圖畫紙(39公分×54公分)平面創作,頁面含作品題目、圖畫與文字等三區塊,請參考本計畫第十四點參賽作品範例。

(二)繪圖材料、畫具不拘,惟作品需以手繪方式表現,不得為電腦繪圖、不得為黏貼及立體造型,且不得裱框、護貝及書寫姓名或任何透露參賽者身分之文字。

(三)文字區須由參賽者親筆使用藍或黑色筆,以150-200字內(含標點符號)之工整文字敘明圖意或發抒家庭故事的學習意涵(以中文為主,不得寫簡體字,國小低年級組及樂齡組可書寫注音,不得抄襲他人作品);樂齡組或多元文化組若不識中文字者,可由他人(含孫子女)代為書寫文字,且由參賽者及代筆者共同簽名,同時於報名表上註明代筆者與參賽者之關係。

六、評選標準

(一)作品中須具有教育論述主軸中對家庭關係溫馨有愛的記憶故事及傳承之正面意義;另文詞中,國語、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及英文發音或相關詞彙,應避免有不雅之諧音或雙關語。

(二)初選、決選各評審委員評核每一位參賽作品成績以100分計算,評分項目與比重如下:

1、主題掌握(與主題相符程度):30%

2、圖畫與文字創作之意境表達:40%

3、繪圖表現(含工整中文字體):15%

4、整體創意表現:15%

七、評選

(一)高中職組(含)以下組別初選由縣市政府自行遴聘評審委員至少3位(每組1位委員須為家庭教育專家學者)辦理,並依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決選送件基準表進行初選推薦;決選由教育部遴聘評審委員籌組評審小組辦理。

(二)凡進入決選作品均由策劃及協辦單位進行彌封編號進行評選,決選得獎作品得不足額。

(三)各(縣)市承辦(初選)單位若未依送件基準規定數送件,超逾件數者一律退請該縣市承辦(初選)單位依基準重新送件,因而造成逾期送件致不予受理者,由送件單位自行負責。

八、獎勵方式(計8組)

(一)每組各錄取第1名1人,每人各頒予獎金新臺幣6,000元與獎狀乙紙。

(二)每組各錄取第2名2人,每人各頒予獎金新臺幣4,500元與獎狀乙紙。

(三)每組各錄取第3名3人,每人各頒予獎金新臺幣3,500元與獎狀乙紙。

(四)每組各錄取佳作4人,每人頒予獎金新臺幣2,000元與獎狀乙紙。

(五)每組各錄取創作獎10人,每人頒予獎金新臺幣1,000元與獎狀乙紙。

(六)每組進入決選之優秀作品,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得 本權責逕予獎勵。

(七)每一件次可列指導老師1名,各組前3名獲獎學生之指導老師由所屬單位核予嘉獎1次,惟同1名指導老師敘獎以1次為限。

(八)依「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規定,本獎金之發給以非軍公教人員為限,如軍公教人員獲獎項者僅頒予獎狀乙紙。

九、頒獎典禮

(一)得獎名單公告:

102年6月30日前公告於教育部家庭教育網站(網址:http://moe.familyedu.moe.gov.tw),必要時得彈性調整公告時間。另同步以電話、E-mail或傳真方式通知得獎人,嗣後以公函通知。

(二)頒獎時間:

配合102年8月25日(星期日)102年第4屆祖父母節-全國祖孫嘉年華會上頒獎。

十、其他

(一)每人限投稿1件,參賽圖畫作品應為參賽者之個人創作,如經檢舉為臨摹、抄襲或係他人加筆之作品,於決賽前經查屬實,不予評選;如於決賽評選完成後經查屬實,該作品喪失獲獎資格,並追回獲獎獎狀及獎金;他人若認有抄襲之嫌,應於公布名單後10日內檢具相關事證,具名(真實姓名)送至教育部提出檢舉(未具名者不予受理)。

(二)報名參加本計畫者,即同意無條件將參賽作品無償授權予教育部作教育宣廣、展示、出版及上網之使用,並另需繳交「著作財產使用權授權同意書」(如附件三),入選作品,須依教育部規劃統一辦理退件。

(三)為維持比賽之公平性,不符合各項個別規定及本實施計畫內所載之任何規定者,雖經各直轄市、縣(市)初賽錄取,仍不予受理、不予評選,如獲獎者亦得取消其名次及相關人員獎勵,追回獎狀及獎金。

(四)報名表之指導老師欄,為必填欄位,限填一位就學學校老師,若無指導老師則填「無」(空白者視為『無』),俾利獲獎後辦理敘獎事宜。

(五)各作品組別、規格及材質如有未按規定選送者,經查屬實,該件作品取消得獎資格。

(六)參加決賽作品應與初賽為同一作品,不得修改或重作。

(七)曾經參加其他任何展覽或比賽之獲獎作品,不得參賽。

(八) 領獎時,得獎人需攜帶身分證或相關身分證明文件,提供主辦單位查核。如有資格不符者,取消得獎資格,獎位不遞補。

十一、經費來源:由教育部年度相經費項下支應。

十二、本活動辦理人員依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及各級學校規定敘獎。

十三、本計畫未盡事宜,必要時由「【珍愛家庭•以愛傳家】收藏家庭中的真愛故事」徵選決審之評審小組決議之。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 活動照片

說 明

照 片

時間:

102年3月

活動名稱:珍愛家庭、以愛傳家

繪畫比賽

 

 

說 明

照 片

同上

 

說 明

照 片

同上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 活動照片

說 明

照 片

時間:

102年3月

活動名稱:珍愛家庭、以愛傳家

繪畫比賽

 

 

說 明

照 片

同上

 

說 明

照 片

同上

102-2-2-1c親子關係促進

親子關係促進

大同家婦中心 周慧珊 20130917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 活動照片

說 明

照 片

時間:

102年9月17日

地點:

南山國小圖書室

活動名稱:親職教育-親子關係促進

講師:周慧珊社工

 

說 明

照 片

同上

 

說 明

照 片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