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1-2c家規家規有多少

家庭教育課程設計

範 圍

主 題

設計者

小二

家規、家規有多少?

直潭國小/鄭麗英

壹、課程設計理念:

如何透過有形的教育活動,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中心,協助個體建構出內在的價值信念,將自家庭開始的常規教養與言行舉止延伸至學校、社會,是本單元設計的起始。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孩子必須具備認知能力後,才有能力在思想和行為上,將成人所公認的倫理道德類化成自己的價值觀,一般來說,這個年齡大約需在七歲以上,即Piaget所謂的具體操作期思考的過渡期。

道德的內化價值觀的形成,來自於兩個基本動力,其一是「情感」的鼓勵或讚美,亦即一種施與受的親子關係,在兒童期前期時,家庭是影響兒童的主要力量,家長提供態度和行為的角色示範;其二是「經驗」讓孩子從日常生活與人互動的結果中學習而來,當兒童進入家庭以外的世界時,兒童與親人的關係會影響到兒童與同儕的關係,來自家庭的例行習慣與規範,若不是受到增強,就必須配合學校的輔導與管教加以調整。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人生重要的課題,再多的財富,也不及擁有一個和樂的家庭;為了幫助孩子成長與發展,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互動中建立簡單易瞭解的規範,可免去許多困擾,也可以使孩子在探索這個新奇的世界時,不會遭致太多挫折,以促進孩子社會發展。因此「了解家庭常見的互動關係」重視家庭成員間的情感交流,體察人我互動的因素,及「了解家庭中家規的類型」建立個人行為品格的標準,認同團體規範,從中體會並學習快樂的生活態度,是家庭教育也是學校教育的宗旨。

 

貳、教學主題與目標:

本課程設計以「兒童用來表現情感和照顧行為的適當方式」為概念,計4節課160分鐘的教學活動。以「了解家庭中家規的類型」為主軸,活動一「家規是什麼」、活動二「我家的家規」藉由文章導讀為範例,引起學生注意他人的感覺,激發同理心,並以戲劇表演的方式,將日常生活中與家人互動情形或家規相關的案例呈現;全班再進行分組討論,蒐集歸納「家規有多少」,要求學生指出類似的經驗提供觀點替代和角色扮演的活動。將家庭視為社會的縮影,活動三「家規有多少」和活動四「新時代家規」強調和示範「利社會價值」,主要是「瞭解教養的意義,培養對於家規的調適能力」為主軸,以討論教學法及價值澄清法,使學生學習如何面對規範或公約,了解在團體生活中必須建立法則,保障大家的權益;在家庭問題叢生、多元家庭型態的社會中,建立學生的思考能力,找到自己的價值觀念。

教學活動策略分述如下:

單元名稱:家規、家規有多少

1、家規是什麼(活動一):透過故事,討論日常生活中家人出於善意的禁制與規定。

<教學策略>故事導讀後進行共同討論,使學生能自由表達思想、提出問題所在,由

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兒童思考,增加思考的可逆性、變換性。

2、我家的家規(活動二):藉由文章導讀為範例,讓學生以戲劇表演的方式來進行。

<教學策略>角色扮演法: Werrbach (1993) 指出,角色扮演是發現價值衝突的調停

方式,同時也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此種教學策略可培養學生設身處地、

加強同理心的感受,能有不同思考的面向。

3、家規有多少(活動三):討論並紀錄日常生活中與家人互動中的情形或家規的案例。

<教學策略>分組討論法:小組討論成員彼此間有不同的生活經驗和想法,經由自我

省思、溝通與互動,增加思考動力與處理問題的技巧,促進溝通和了解。

4、新時代家規(活動四):透過討論,引導學生養成因應問題的合宜態度,學習處理問題

的適當技巧。

<教學策略>討論教學法及價值澄清法:經由不斷的質疑與討論,批判、修正自己與

他人的想法,最後再由教師適時的給予價值澄清。

 

參、教學對象:

本教學活動適合對象為國小二年級學生,認知能力逐日發展,開始有自己的看法;對家規能約略陳述,但對其意義尚處於模糊的階段,喜歡分辨事情的對與錯、好與壞;雖然知識與能力還不足,無法瞭解信念背後所蘊含的複雜道理,但卻已能把自己的一套原則,應用在實際的生活中,並且要求其他人一起遵守,要求公平互惠原則,希望受到讚許與接受

 

 

 

肆、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

家規、家規有多少--家規是什麼?

設計者

鄭麗英

教學時間

1節課40分鐘

適合人數

20-30人

配合現有教材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生活課程、綜合活動

能力指標

【健康與體育】–健康心理

【6-1-2】學習如何與家人和睦相處。

【6-1-4】認識情緒的表達及正確的處理方式。

【生活課程】–體驗個人與群體生活

【2-1-1】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

【綜合活動】–認識自我

【1-1-1】描述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1-1-2】認識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

活動目標

  1. 了解自己家庭中家規的類型 2、培養對於家規的調適能力

活動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分配

活動設計說明

【引起動機】

爸爸、媽媽、老師們常常說:「不要做這件事…,不要那樣…,這都是為了你們小朋友好…」今天我們來討論:

  1. 大人常常為了小孩好,不要小孩做的事有哪些?
  2. 大人不要你做的事,你都會聽從而且遵守嗎?

    【發展活動】--故事導讀與討論

    有一個女孩叫甜甜,最近,她常擺著張苦瓜臉,她希望自己不要長大…,因為她覺得她的媽媽好像不再像她小時候那樣愛她了,…

  3. 媽媽對甜甜好像只會說 不要這樣,不要那樣…” 的要求;如果你是甜甜,你會怎麼說?怎麼做?
  4. 爸爸、媽媽、老師們「要你這樣做…,或是要你那樣…」時,你覺得是為了什麼呢?

10分鐘

 

 

 

 

15分鐘

 

 

 

 

 


 

學習單一

 

 

 

 

附件一:參考上誼出版社【莉絲的要和不要】因考慮到原繪本目前無再版及版權問題,

建議教師上課時,可先以說故事方式讀過後

,再由學生討論後,以戲劇表演「改編版」或「改進版」增加效果。

【統整與總結】

你有沒有也是為了爸爸、媽媽、家人或老師好,而

不希望大人他們做什麼事情呢?你會怎麼跟他們說明白?他們會接受你的意見或想法嗎?

15分鐘

學習單一

教學評量

口語表達(學習單一:家規有多少)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學習單請學生和家長共同討論完成並且請學生帶回學校進行討論。

備註

教學運用學習單,可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問題的思考並整理思緒

,能使自己的發言更有條理,幫助整體活動的進行。

【附件一】

有一個女孩叫甜甜,最近,她常擺著張苦瓜臉,她希望自己不要長大…因為她覺得她的媽媽好像不再像她小時候那樣愛她了,…

聽,聽!甜甜的媽媽在叫她了!「甜甜,不要在外面那發呆,快點去做功課!」「甜甜,不要把鞋子亂丟亂放,要靠邊擺好!」「甜甜,不要沒洗手,就拿東西吃!」「甜甜,不要離電視那麼近,會得近視!」「甜甜,不要再吃糖了,會蛀牙的!」「甜甜,不要在家裡用跑的,小心撞到家具!」「甜甜,不要插嘴,大人說話,要懂得禮貌!」「甜甜,不要把家裡東西弄亂!」…媽媽對甜甜而言,已經變成一個「不要如何如何」的媽媽了!甜甜一點都不喜歡這樣的媽媽。

聽,聽!甜甜的媽媽又再叫她了!「甜甜,不要……」媽媽還沒說完,甜甜就對著媽媽說:「不要再對我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了!不要對我那麼兇!不要嫌我這個沒注意,那個不小心!不要一天到晚囉唆我!不要說這一切都是為我好!我不要有一個『不要如何如何』的媽媽了!」說完,甜甜就放聲大哭起來,她好難過、好難過…

甜甜的媽媽心疼的看著甜甜,她一點都沒有察覺自己對甜甜說話的口氣不好,也從來都不知道甜甜心裡的感受和想法,更沒想過她對甜甜的愛和關懷,因為用「不要這樣…,不要那樣…」來表達,讓甜甜無法體會和感覺到媽媽是為了甜甜好,對甜甜的愛護。

「甜甜乖,不哭!不哭!媽媽愛你!」甜甜的媽媽說:「好啦!好啦!媽媽已經知道你的想法和感覺了,媽媽也已經不想再對你說『不要』這兩個字了!來,我們一起想想:我們要怎麼說出我們的想法和希望,好媽?」媽媽抱著甜甜,握著她的手,輕輕的搖著她,輕輕的對她說話…

甜甜笑了,她喜歡媽媽用這樣的語氣對她說話,她也喜歡和媽媽在一起的感覺,她好愛、好愛、好愛媽媽! 建議閱讀一本好書:上誼出版社【莉絲的要和不要】

學習單一:家規是什麼 姓名:__________家長簽名:_____________

想一想: 1、大人常常為了小孩好,不要小孩做的事有哪些?要小孩做好的事又有哪些?

2、大人不要你做的事,你都會聽從而且遵守嗎?大人要你做的事,你會聽從

而且做到嗎?

 

大人不要小孩做的事

為什麼原因

我會聽從

我會遵守

不要賴床!

上學會遲到。

  
 

不要慢吞吞的!

浪費時間。

  
 

不要亂跑亂跳!

免得跌倒。

  
 

不要插嘴!

沒有禮貌。

  

    

    

    
 

大人要我做好的事

為什麼原因

我會聽從

我會做到

會主動和認識的人打招呼

禮貌的表現。

  

    

    

    

 

想一想:你有沒有也是為了爸爸、媽媽、老師好,你不希望大人做什麼呢?

 

小孩不希望大人做的事

為什麼原因

他會接受

他會遵守

爸爸不要抽菸、喝酒。

身體會不好!

  
 

老師不要出太多作業。

沒時間改完!

  

    

    

    

 

活動名稱

家規、家規有多少--我家的家規

設計者

鄭麗英

教學時間

1節課40分鐘

適合人數

20-30人

配合現有教材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生活課程、綜合活動

能力指標

【健康與體育】–健康心理

【6-1-2】學習如何與家人和睦相處。

【6-1-5】瞭解並認同團體規範,從中體會並學習快樂的生活態度。

【生活課程】–體驗個人與群體生活

【2-1-3】舉例說明自己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家庭與學校的影響。

【2-1-5】舉例說明個人或群體為實現其目的而影響他人或其他群體的歷程。【綜合活動】–生活經營

【2-1-1】經常保持個人的整潔,並維護班級與學校共同的秩序與整潔。

【2-1-2】分享自己如何安排時間、金錢及個人生活的經驗。

活動目標

  1. 解自己家庭中家規的類型 2、培養對於家規的調適能力

活動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分配

活動設計說明

【引起動機】

聽一廳:我家的家規

說起我家的家規,真是讓我「生不如死」。媽媽放了一個處罰箱,凡是首次觸犯家規的人,嘿嘿!去抽處罰箱裡的紙條吧!每當有客人來我家,都驚呼:「哇!好乾淨喔!」唉!他們哪知道這都是我和老弟的「功勞」。

我喜歡唱歌,偏偏上天給了我一個破鑼嗓子,有一天,我正在房間裡高歌,表姊就衝進來大叫:「別唱了!你的『玉喉』該休息啦!死人都會被你吵醒哩!」爸爸還誇張的說:「剛才我聽到烏鴉在哭耶!你聽到了嗎?」…由此可見,我的歌喉多不爭氣呀!家人為了防止我大聲唱歌,於是訂了家規:不可噪音污染,要是我不聽,一次罰五十元。天哪!好苛刻呀!

 

10分鐘

 

藉由文章導讀為範例

,讓學生產生同理心

的感受,有不同思考面向來進行討論。

 

 

本篇文章由網路下載東湖國小五年十三班曾宛萍同學所作。

說到吵架,一定是我和弟弟第一名。「你很吵耶!」「怎樣!這是我的自由,你看你,胖的像啥樣子?我都覺得熱了!」「你、你、你這是什麼態度和姊姊說話?人家看到你還認為台北鬧飢荒……」「哼!人家就是因為看到你,才知道台北市為什麼鬧飢荒!」

我們哇啦哇拉的罵個不停,忽然,媽媽的眼睛冒火,以酷斯拉的音量大叫:「吵夠了沒?」我們才閉嘴,就這樣,第二條家規產生了──不可吵架。什麼?你問我怎麼處罰呀?唉!要掃地、拖地一個星期,很慘吧!

搶電視看,全是我、弟弟、和爸爸在開戰。每當我們看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只要爸爸的「龍屁股」一坐定了,電視爭奪戰就開始了。「弟弟,接好!」我叫道。「哈!拿到了!」爸爸得意的叫著。我生氣的罵弟弟:「你這個白癡!沒玩過籃球哇!」結果,還是爸爸拿出家法來,我們才不敢吵了。媽媽只好再訂立家規一條:不可以搶著看電視,否則一星期不、准、看。

「嚕拉拉……嚕拉拉……」哈!哈!是我在浴室裡高歌啦!只聽到:「阿萍,洗太久了吧?五、四、三……」哇!我媽在倒數計時囉!我急得全身濕淋淋的從浴室跑出來,像溜冰一樣滑進房裡,砰!痛!痛!痛「死桌子、爛桌子、臭桌子。」我氣得大罵,因為剛剛滑進房間的時候,腿撞到了桌子大家應該知道第四條家規是什麼了──洗澡不可超過二十分鐘;如果違犯,會被罵得很慘,並且扣七十元的零用錢喔!

  

家規使我頭痛,唉!誰知道第五條家規什麼時候就會出、現、呢?

【發展活動】

演一演:家規、家規有多少

請學生分組討論自己家中的家規,編演一場日常生活中與

家人互動情形或家規案例的劇情,讓同學看一看:家家有

本「家規」,各有不同的解釋和做法。

【統整與總結】

說一說:你家的家規

  1. 在家中有那些規定要你遵守呢?你家的家規是什麼?
  2. 家規是誰訂的?怎麼訂出來的?
  3. 你對自己家的家規有什麼想法?喜歡?還是不喜歡?

    為什麼原因呢?

    * 老師歸納整理「家庭中家規的類型」。

 

 

 

20分鐘

 

 

 

 

10分鐘

 

 

 

讓學生以戲劇表演的

方式進行,幫助個人

發現生活中所使用的

規則和意義。

 

學習單二

學生分享彼此間不同

的生活經驗和想法,

由自我省思、溝通與

互動,了解家庭中家規的類型。

教學評量

口語表達(學習單二:我家的家規)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學習單請學生和家長共同討論完成並且請學生帶回學校進行討論。

備註

教學運用學習單,可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問題的思考並整理思緒

,能使自己的發言更有條理,幫助整體活動的進行。

 

 

 

 

 

 

 

 

學習單二:我家的家規 姓名:__________家長簽名:_____________

想一想: 1、在家中有那些規定要你遵守呢?

2、家規是誰訂的?怎麼訂出來的?

3、你對這些規定有什麼想法?喜歡還是不喜歡?為什麼?

 

家中的規定

訂下規定的人

我覺得這個規定怎樣

遵守規定的人

晚上九點睡覺

媽媽

我不喜歡,因為會睡不著

我和弟弟

 

每個月全家大掃除

媽媽

我不喜歡,爸爸都不用掃

全家人


    


    


    


    


    


 

    
分類01家庭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