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收穫滿滿喔!快來瞧瞧!
宜蘭國小103年上學期家長成長班回饋 103.9.9
* 觀念→行為→習慣→個性→命運。把自我中心拿掉,親密即更進一步。由實質安撫轉變為精神、心理的安撫。 林旻潓
* 做個親密的父母,「親密」的關係是處於「正面」的情緒,來做互動。 張美蓮
* 改變是接受原來的,在原來的我中慢慢調整。 蕭采幸
* 遇到負面情緒時,要一直找方法,且使用技巧,不讓消極的情緒殺死細胞。 林麗玉
* 迎向陽光,就不會看見背後的陰影。 吳佩真
* 1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年幼時培養親密的關係。2給予孩子正面的教育,楷模,孩子的發展就會正向。3培養他好的觀念養成好的習慣,進而改變他的個性,即會有好的命運。 周雅韻
* 看人的角度決定待人的態度。觀念→行為→習慣→個性→命運。 朱智蕙
* 1對孩子叮嚀,是對孩子慈悲的關懷,惟注意叮嚀不等於嘮叨,需注意其界限之分。2 「改變」是接受原來的缺點,迎向陽光就看不見陰影,持續保有「向上」「向善」的心 吳沛儀
* 種福就是惜福。快樂與幸福最重要。 游秀敏
* 人生最大的目的就是幸福快樂。 簡麗貞
* 1子女幼年時與子女互動,可培養出較易與人親近的孩子。2孩子是楷模學習,身教最重要。3把扮演親職當作是成長之旅。4爭取0.5秒內的自我不要冒出來。5罪惡感形成癌症。6每天重新欣賞孩子一次。 陳惠津
* 改善親子間的交流→安撫。從實質的安撫逐漸轉變為精神、心理的安撫。 。 賴音秀
* 對孩子的叮嚀是一種慈悲得行為。父母在子女幼年時,需經常與孩子互動,較可培養出與人親近的子女。 陳俐璇
* 心靈按摩非常棒且實用。 張佳彤
* 回去幫孩子做心靈按摩。 黃雅靖
* 改善和小孩之間的互動,和小孩能增加更多的親密。 洪瑞梅
* 1夏威夷療法,聽容易,做到困難,但還是要慢慢學著做,才能與孩子、週邊的人呈現正的情緒狀態。 陳千美
* 人生追求的是什麼—-快樂幸福。不同角度的看法會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力。癌症的四大元兇之一:罪惡感。 林筠淇
* 親子互動間,以前疏忽不懂,經由上課了解,日見獲益良多,感謝校長的引導。 林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