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認識自己的家庭成員 2. 透過觀察家中成員的手,瞭解家人的工作情形及辛勞 3. 培養「 家人應該互相照顧和幫助」的觀念 【教學對象】一年級學生 【教學流程】 (活動一)說一說家裡的成員 (1)教師請小朋友會上台說一說家裡有哪些人? (2)其他的小朋友幫忙數一數,上台的小朋友家裏有多少人? (3)上台說一說家人的平常都在做些什麼事? (4) 配合閩南語課本第三課~心肝仔囝,課文念讀 (活動二)家人的手 (1)教師說明並協助學生整理與思考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人, 他們的手是否有差異及可能的原因。 (2)家人的手和自己的手有什麼不同? 想一想,家人的手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的? (3)我們可以利用手做些什麼?和爸爸媽媽們一樣嗎?為什麼我們做不到? (4)弟弟妹妹們可以做的事和我們一樣嗎?為什麼? (5)大家小時候也都是什麼都不會,是誰把我們照顧到現在? 我們應該如何感謝他們? (6)教師請學生發表回家想對父母說的感謝話,並身體力行 (活動三)完成『家人的手』學習單 *教師對於學生本節課的討論給予鼓勵並作總結,再請學生完成學習單。 【教學省思】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家,是你我最溫暖的避風港,『家人』也是跟自己最親近的人,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家人的關心與照顧,同樣的,每個人都應該做到關心自己的家人,讓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透過『家人的手』活動的進行,讓小朋友發表自己的家人平常在忙碌些什麼?也許是煮飯.送貨.種菜.修車子.掃地.蓋房子……等,也讓小朋友更能夠體會到家人辛苦的一面。進而能大方地表達對父母,對家人的感謝。用愛將家人的心緊緊的繫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