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主題: 家庭與倫理─親人的往來 (家庭教育)

報導記者:吳佩珊 報導 活動日期 ﹕2015/11/12 ■ 報導內容 ﹕ 一、 主題名稱:家庭與倫理─親人的往來 (家庭教育) 二、 教學目標 1. 了解對親人和長輩正確的稱呼 2. 了解親人的往來,是日常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3. 培養主動問候他人的習慣,促進人際關係的互動。 三、 教學流程 (一) 引請動機: 1. 你在家裡是怎樣稱呼親人的呢? 2. 想想看,過年時你有沒有叫不出親人稱呼的經驗?你都怎麼處理? (二) 主要活動: 1. 老師揭示親人關係與稱呼圖,並與孩子討論。討論內容如下: (1) 從親人的稱呼表中,你可以學習到什麼? (2) 在親人中,哪些人和爸爸有血緣關係? 哪些人和媽媽有血緣關係? (3) 堂、表兄弟姐妹是如何分別呢? (4) 在親人中,哪些人是和自己相同輩分的?哪些人是長輩輩分? (5) 適當的稱呼和問候,有什麼好處? 2. 學生發表分享: (1) 孩童根據自己情況,發表自己家中有哪些親人。 3. 牛刀小試: (1) 用抽籤的方式,隨機問孩子直系親屬之間關係問題。 4. 延伸探討: (1) 如何增進親人間的交流呢? (2) 除了親人之外的長輩,你會如何稱呼他們?那又會如何問候? 四、 教學省思 每個人都有親人,親人各自都有不同的稱呼,也代表親人之間的長幼順序和不同的親疏關係,然而每個家庭也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本故事,無論發生什麼酸甜苦辣的事,都需要彼此同甘共苦,接納和珍惜,如此才能和家人維持良好的關係。 另外,俗話說:「在家靠父母 在外靠朋友」,也就是說,除了家人之外,當遇到也需街坊鄰居朋友時,應合宜的稱呼和鄰居或其他長輩等問候,保持良好的關係,這鈽彈次一種禮貌,也是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在遇到許多事情時也可以互相關照扶持。

老師透過實際畫圖方式,讓孩子更加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