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102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推動親職教育活動第一場次的講座,邀請廣播界名嘴–秦夢眾先生蒞校演說,講題如何賞識你的孩子─他的未來不是夢.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教育事業與傳播科技的普及,使得各種知識與資訊不斷地湧入,也造就了所謂「E世代」的青少年。然而相較之下,現代的父母們多是在傳統的教育制度之下成長,在思維與做法上常常會與這些E世代的孩子產生衝突,導致家庭暴力與家庭失和的案例層出不窮,出現「代溝」的問題。因此,如何做好親子間的溝通,尋求生活的平衡點,就成為現代家庭,乃至於整個社會得相當重視的課題。而溝通首重瞭解,能否進入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往往是溝通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如何作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多做親子間對話,尋找共通的話題,藉由空間的轉換來改善親子關係,並鼓勵孩子坦誠面對問題,成為孩子忠實的傾聽者。否則越壓抑的結果,將逼迫孩子採用隱瞞方式處理問題,日積月累,而造成無可收拾的地步。同時在進行溝通時,也不要帶著怒氣,亦不要存有偏見,以及避免強力的拒絕與要求。溝通之前先塑造良好氣氛的環境可是相當重要的事。 以同理心去瞭解孩子的價值觀: 多以同理心並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柔性取代威嚴,重視孩子的意見與看法,再從旁提供適度的建議及幫助,不僅容易進入到青少年的內心世界,也有助於良性親子關係的建立,是一種雙贏的做法。 活動省思 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多用誘導的方式使孩子提升競爭力;不要把愛情、親情、友情視為投資行為,這是一種心甘情願的付出。E世代的父母未來養老應具備的三大要件是「老伴」、「老友」及「老本」。多記得往昔相處時的快樂時光,看到週遭的親友自然流露出的幸福表情,點滴都是一種回報,人生不是什麼東西都拿得回來的,多愛自己,也愛小孩的同時,亦不要忘記愛身邊的另一半。老年時養成手心向下(給),而非手心向上(要)的生活態度,如此一來,既能讓自己活得有品質有尊嚴,也可以達成教育孩子的使命,這樣的人生肯定是最圓滿與自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