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_2-2-1_103年度孩子的挑戰讀書會題目與講義

103年度孩子的挑戰讀書會

題目

 

CH 6

1請找出書中對於「自然的結果」與「合理的結果」的定義或者說明,並用自己的方式對全班同學解釋清楚。

                

2 故事一中的 艾芙瑞德,若媽媽決定不幫他送午餐,來當作{合理的後果}

  在書中何處提到,忽略哪些細節(請舉兩個),會讓此策失敗?

 

3 故事二中的愛麗絲,的行為,潛意識想對父母造成影響,她想達成的錯誤目的是 四種當中的哪一種? 請用自己的話說明,讓全班同學聽懂。

 

4 故事二中的父母,如何應用(自然的後果),來修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請用自己的話說明,讓全班同學聽懂。

 

5故事二中的父母,如果誤解了「自然的後果」的意思,請指出書中提到會有何種誤用?( 請從書中的例子中舉兩例),解釋為什麼這樣算誤用給全班同學聽?

 

6 請參考或模仿故事三中的凱若媽媽遇到的困難還有後來脫困的方法,調整設計出能應用在人文某一位「因早餐吃過久遲到的同學」身上。說明需要提防哪些可能會妨礙成功的細節?(舉出三個)

 

7 故事四中的凱西媽媽,幫凱西設定{合理的後果}是什麼?這樣設限需要注意何種細節才不至於失敗?(請舉書中所提到的兩例)

 

8 故事五中的蓓蒂媽媽,設定孩子若不刷牙的合理後果,是{不能吃甜食},請應用所學,舉出書中提到的三個需要注意到的細節來幫助這位媽媽,否則這位媽媽很可能會失敗。

 

9 故事六中的讓蓋媽媽幫他穿鞋的小男生,他行為背後潛意識想對父母造成影響,她想達成的錯誤目的是 四種中的哪一種? 請用自己的話說明,讓全班同學聽懂。

9

10 故事七: 請對全班說明,為什麼艾倫爸爸說教(碎碎念、講道理),為什麼還是無法讓艾倫不掉東西 ? 對於艾倫爸爸,你有何改善的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章

 

一、請對全班解釋,十五章中提到區分「適當的跟過度的注意力有何不同?」的原則位在何處?本書作者建議家長在哪種情況下,給孩子注意力對孩子最有幫助?

 

二、請對全班同學解釋,第十五章故事一中的惠達媽媽最後還是服從孩子的要求,此行為對媽媽跟對孩子各有什麼壞處?書中對媽媽有何改善建議?

 

 

 

三、    請對全班同學解釋,第十五章故事二中的瑪莉媽媽,如何應對孩子不間斷的問「為什麼」?,如何判斷孩子何時是真的想得到答案,而哪時候不是?

 

~~~~~~~~~~~~~~~~~~~~~~~~~~~~~~~~~~~~~~~~~~~~~~~~~~~~~

四、請對全班同學解釋,為什麼第十五章故事三中的約翰,乍看起來很聽媽媽的話,總是尋求媽媽的同意後才做事的行為為何反而是不適當的?區分適不適當的分辨標準是?

 

~~~~~~~~~~~~~~~~~~~~~~~~~~~~~~~~~~~~~~~~~~~~~~~~~~~~~

五、請對全班同學說明第14章故事二之後的段落例子,如何使用「團體的壓力」,來取代「大人的壓力」?對孩子而言,這兩者有什麼不同?

 

 

~~~~~~~~~~~~~~~~~~~~~~~~~~~~~~~~~~~~~~~~~~~~~~

六、請對全班說明 第14(舊版的P130+P12)內的故事三~貝絲的父母如何應用「合理的後果」,讓貝絲願意當大孩子。

:

七、請對全班說明 第14章內的故事四~艾迪的行為是正在進行哪個錯誤目標?艾迪媽媽如何應用「精神上的撤退」,來維持她執行「合理的後果」的品質? 採取「不跟艾迪討論」如何幫助這位媽媽避開艾迪討價還價的陷阱?

 

 

八、請對全班說明14內的故事六~艾德絲媽媽如何應用「給孩子選擇的機會」來讓孩子避免跟父母鬥爭?

在後續執行上,她需要注意哪些細節才能確保成功?

 

 

 

九、請對全班同學說明第14章提到「合作」一詞在民主社會跟權威社會中為什麼涵義不同?請舉例說明?

 

十、請對全班同學說明第14章的何處,提到為什麼父母不能為了和平而順從孩子?

 

 

Ch16 避開權力鬥爭

 

ㄧ、第16章故事一的蘇媽媽,她跟女兒互動中,總共有五次對應不當(言語或行為),最後導致兩人都很生氣且不舒服。請舉出五次互動的其中三次,並提出改善建議。

 

 

二、第16章故事二的貝蒂媽媽,她使用「合理的後果」時,過程中錯失哪些細節導致失敗?請舉出三個,並提供改善建議。

 

三、請對全班同學說明,作者對第十六章故事三的吉米媽媽,有哪三個建議,來幫助他不再大小便失禁?

 

 

四、請對全班同學說明,為什麼第十六章故事四的彼得媽媽,她的所做所為是「合理的堅持」,而非使用權威?並請對全班同學解釋作者所提供的三個區辨方法?

 

 

~~~~~~~~~~~~~~~~~~~~~~~~~~~~~~~~~~~~~~~~~~~~~~~~~~~~~~~~~~~~~~~

五、 請利用第16章故事五後方的表格~~權威社會的態度共有12個,從生活當中或書中找到符合的例子,對全班舉例上面的六個。

 :

六、請利用第16章故事五後方的表格~~權威社會的態度共有12個,從生活當中或書中找到符合的例子,對全班舉例下面的六個。

 

 

七、請利用第16章故事五後方的表格~~民主社會的態度共有12個,從生活當中或書中找到符合的例子,對全班舉上方的六項說明之。

 

八、 請利用第16章故事五後方的表格~~權威社會的態度共有12個,從生活當中或書中找到符合的例子,對全班舉上方的六項說明之

~~~~~~~~~~~~~~~~~~~~~~~~~~~~~~~~~~~~~~~~~~~~

九、第16章故事五的正寧媽媽,她錯失哪些細節導致失敗?請舉出兩個,並提供改善建議。

 

十、請找出本章倒數三頁,作者列出五條可以當成名言的警句!解釋給全班同學聽。

 

CH17 (避開衝突)

 

1 請對全班說明,作者在ch17何處表達「父母從衝突情境下退出戰場」,並不等同「放棄或冷落孩子」的理由是?

 

2請對全班解釋,為何ch17故事二的媽媽跟莎拉的互動反會增加下次莎拉裝可憐的頻率與強度,原因是?並介紹本例中,作者提供的(廁所法)!

 

3請對全班說明,作者在ch17何處表達,為什麼父母「從衝突情境下退出戰場」,孩子對此通常反應良好的原因是?

 

4  請舉出ch17故事三的媽媽若對孩子讓步,對賴瑞的不良後果有哪些?作者有什麼修正的建議?

 

 

5請對全班說明,作者在ch17何處表達,為什麼用「言語」去指正孩子是徒勞無功的?理由是?

 

6請對全班說明ch17故事四中艾倫的父母,如何做到對孩子堅持的同時又能「避開衝突」?執行順利所需要注意到的細節,請舉出兩個。

~~~~~~~~~~~~~~~~~~~~~~~~~~~~~~~

7 ch17故事一中的媽嗎跟哈利的互動過程中,請舉出其中三次錯誤回應?辨別哈利是在「亂編理由」,或是「提出真的需求」的方法是?

 

8 請向全班說明,故事一後方,作者對於哈利媽媽的作法,有哪兩種改善建議?對於這兩個做法,要注意哪些細節以利執行?(請舉出兩個)

~~~~~~~~~~~~~~~~~~~~~~~~~~~~~~~~~~~~

 

9 作者也在ch17何處介紹了「精神上的廁所隱遁法」,並借用ch7(舊版p82)雪倫的故事作為例子說明之。

 

10 (刪除 ch17的故事五。)10個月大的嬰孩不適用本方法。簡單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23  ( 相關章節有CH22+25 )

 

1 請對全班說明,為什麼作者認為CH23故事一中的瑪莉媽媽,對孩子的愛是自私的?為什麼媽媽主動幫忙反而會剝奪瑪莉的權利? (請舉出至少兩個)

 

2 請對全班說明,CH23的故事二中,溫蒂如何使用「無助」讓媽媽屈服的?作者對於溫蒂的表現無能有什麼改善建議? (請舉出至少兩個)

 

3請對全班說明,CH23的故事三中,貝絲媽媽是如何成功應對孩子的?這樣做能成功的細節在於?(請舉出至少兩個)

 

4請對全班說明,CH23的故事四之後,作者提到關於孩子天生自然傾向的段落重點? (請舉出三個)

 

 

5請對全班說明,CH23的故事五中,瓊媽媽是如何成功應對孩子的?這樣做能成功的細節在於?(請舉出至少兩個)

 

 

講義

     精神撤退法的 八大原則 :

 

1 不批評、也不讚美: 批評的壞處,比較容易理解。但「讚美」有什麼不好呢?「「讚美」表示大人對於孩子所作之事贊同,部分孩子會因為天性喜歡配合與討好大人,去接受這種暗示的引導,而部分孩子會因此而故意作相反於大人讚許之事,耍耍叛逆。所以,批評或讚美都會干擾原本孩子的表達。

 

2 鼓勵的態度 : 大人的身體語言(例如:微傾向前、舒適、微笑) 臉部表情.與聲調符合或跟隨兒童情緒 :這些都可以傳達出大人對孩子所玩所說專注且有興趣。潛意識會傳達出:尊重與允許。

 

3 不亂問問題,也不反射性的回答問題::凡是為了「滿足大人的好奇心」而去打斷孩子的溝通,都會妨礙孩子的內在表達。

    而「回答問題」也有可能會將主題從孩子的身上,拉到大人身上,一樣會造成干擾。即使許多父母認為可以作為機會教育的「引導式發問」也算「主導」,因此初學者應練習不這樣作。

 

    尊重孩子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不建議也不指導。

做選擇或「形成改變」是兒童的責任。尊重兒童做決定的權利,並讓兒童為自己的決定及選擇負起責任。如果相信兒童是有潛能可以自我指導的,那麼大人便不會試圖去引導兒童,允許兒童自己做決定,並讓兒童替自己的決定負責,大人的角色就是支持、關懷、陪伴及等待。

 

4. 並非只是「保持被動的安靜:我猜有人看到前三段之後,會覺得麻煩:「這個也不能說、這個也不能問,那我乾脆什麼都不說()就好了吧!

可惜這樣作也是犯規,違背第二項「鼓勵」孩子的原則。

 

5 回應精簡 、回應頻率適當。(10秒原則或30秒原則?)一句話即可。

 

6回應有三種:「行為、情緒、動機」

   治療者要敏銳的辨識兒童的情緒,並以兒童能夠理解的方式將我們對兒童情感的辨識,反映表達讓兒童了解,以協助兒童對自己的行為得到洞察。

  這樣作的目的在協助兒童去認識自己的情緒,唯有兒童覺察自己的情緒後,才能面對並處理自己的情緒。

這也是一個同理心的示範歷程,一則讓兒童學會自我覺察,一則也讓兒童夠敏銳的去同理別人。

 

7 回應偏重在正面行為。

 

8不催促孩子改善的速度,治療是一個漸進的歷程,兒童的成長也是漸進的歷程。有耐心的陪伴兒童成長,不急著催促兒童的步調,

      兒童的生活及成長的步調原本是緩慢的,將此牢記,我們會比較容易付出更大的耐心及等待。

     也唯有「主要照顧者」讓兒童覺得夠安全時,兒童才會願意呈現出更真實的自己。大人要有耐心才可能出現對兒童的同理;要有耐心才可能允許及等待兒童做決定、負責任;欣賞並等待兒童成長歷程中的每一個階段。

 

      在以下的情形,你會如何反應孩子的情感、行為及內容?(5分鐘 作答)

 

      一、小明頭低低的的邊弄積木,邊低聲緩緩的說:「老師你有沒有考過第三名?」

      回應:

 

      二、小英:(開心得意的表情):老師你會不會寫「來」這一個字?

      回應:

 

      三、小華:(用力的甩下遊戲架上的玩具、憤怒狂吼):「笨老頭,死老頭,現在才來?!

      回應:

 

      四、小平一進門就不發一語,刻意背朝著我。當我不存在似的,持續忽略我的打招呼與回應。花了五分鐘左右為自己蓋了一個小帳篷之後,鑽進去後躲在裡面。

      回應:

~~~~~~~~~~~~~~~~~~~~~~~~~~~~~~~~~~~~~~~~~~~~~~~~~~~~~~~~~~~~~~~~~~~~~補充說明一:用同理的態度對待孩子,是否代表「我們會讓孩子無法無天、恃寵而驕」?

  舉例: 小一的學生怒吼:「他笑我、他笑我~~我明天要去把他殺掉、剁掉!

  回應:

 

其實不會,因為:

大人的態度 所表達的潛意識訊息 是

 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