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_2-2-1_青少年教養讀書會

計畫

103年度青少年時期教養法讀書會實施計畫

壹、     依據

一、  家庭教育法

二、  教育部103年3月17日臺教社(二)字第1030039272號函

三、  103年度家庭教育諮商輔導課程實施計畫

貳、     目的

一、提供父母管教態度、方式與技巧。

二、提昇親子溝通方法及技巧,以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三、藉由讀書會,家長互相溝通,彼此經驗分享,有助親子問題的解決。

參、辦理日期

    103年9月4日~103年12月10日 每週四 下午2:00~3:30

肆、辦理地點

    人文大樓 2樓舞蹈教室

伍、辦理方式

    問題導向學習(PBL)、演講、相關主題活動、座談等方式進行

第一階段

      30分鐘 PBL  時間或 教師講授

     30分鐘 相關主題活動 

     30分鐘 自由發問解惑時間

第二階段

     1.實務課程: 每次會花60~90分鐘,進行充份的個案討論與技   巧演練。

     2.個案討論: 若有意願公開親身的親子經驗做為上課範例的同   學,則為之。

陸、參加對象

    重大違規或特殊行為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及實際照顧學生之家長

柒、課程內容

    第一階段

ㄧ、課程簡介~~分組活動

p52練習一 +施測TA

二、第四章:讚美跟鼓勵的差別+第七章部分~關於獎懲

孩子的挑戰CH5 +CH7

三、第一章:孩子的錯誤目標

孩子的挑戰CH4

四、第三章:應對負面情緒

請自行攜帶畫具

五、同理式的回應訓練

精神撤退講義P.1

六、我訊息訓練

精神撤退講義P.2

七、第七章:自然跟合理的後果(上)    

孩子CH6、分辨情境與自己的需要

八、第七章:自然跟合理的後果(下)~~

學習做決定並自行負責(金錢/手機/宵禁

/交通安全)

第二階段

ㄧ、暖身活動+用惱人的方式引       起注意力

實作/違約/健忘

二、實作課~~教育劇場:回應權力競爭

衝動/失敬/爭辯/藉口/家事/清潔

三、實作課~~教育劇場:回應報復

攻擊

四、實作課~~教育劇場:回應表現無能

學業/自我傷害

五、實作課~~ 回應找刺激   

電視 電玩 網路 酒 藥物 菸等….各種上癮

六、實作課~~ 回應讓同儕接納  

衣著(髮型)/刻意疏遠家人/沉默/手足紛爭

七、實作課~~ 回應表現優越感

欺騙、 約會/交(男女)朋友

八、實作課~~ 回應準違法行為

偷竊/性關係/離家出走

 

 

 

 

 

 

 

 

 

 

 

 

 

捌、預期效益

一、瞭解孩子的行為有何目的

二、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基本目標

三、透過覺察讓父母用對方法與孩子應對

講義

精神撤退法的八大原則 :

1 不批評、也不讚美: 批評的壞處,比較容易理解。但「讚美」有什麼不好呢?「「讚美」表示大人對於孩子所作之事贊同,部分孩子會因為天性喜歡配合與討好大人,去接受這種暗示的引導,而部分孩子會因此而故意作相反於大人讚許之事,耍耍叛逆。所以,批評或讚美都會干擾原本孩子的表達。

2 鼓勵的態度 : 大人的身體語言(例如:微傾向前、舒適、微笑) 臉部表情.與聲調符合或跟隨兒童情緒 :這些都可以傳達出大人對孩子所玩所說專注且有興趣。潛意識會傳達出:尊重與允許。

3 不亂問問題,也不反射性的回答問題::凡是為了「滿足大人的好奇心」而去打斷孩子的溝通,都會妨礙孩子的內在表達。

    而「回答問題」也有可能會將主題從孩子的身上,拉到大人身上,一樣會造成干擾。即使許多父母認為可以作為機會教育的「引導式發問」也算「主導」,因此初學者應練習不這樣作。

    尊重孩子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不建議也不指導。

做選擇或「形成改變」是兒童的責任。尊重兒童做決定的權利,並讓兒童為自己的決定及選擇負起責任。如果相信兒童是有潛能可以自我指導的,那麼大人便不會試圖去引導兒童,允許兒童自己做決定,並讓兒童替自己的決定負責,大人的角色就是支持、關懷、陪伴及等待。

4. 並非只是「保持被動的安靜:我猜有人看到前三段之後,會覺得麻煩:「這個也不能說、這個也不能問,那我乾脆什麼都不說(做)就好了吧!」

可惜這樣作也是犯規,違背第二項「鼓勵」孩子的原則。

5 回應精簡 、回應頻率適當。(10秒原則或30秒原則?)一句話即可。

6回應有三種:「行為、情緒、動機」

   治療者要敏銳的辨識兒童的情緒,並以兒童能夠理解的方式將我們對兒童情感的辨識,反映表達讓兒童了解,以協助兒童對自己的行為得到洞察。

  這樣作的目的在協助兒童去認識自己的情緒,唯有兒童覺察自己的情緒後,才能面對並處理自己的情緒。

這也是一個同理心的示範歷程,一則讓兒童學會自我覺察,一則也讓兒童夠敏銳的去同理別人。

7 回應偏重在正面行為。

8不催促孩子改善的速度,治療是一個漸進的歷程,兒童的成長也是漸進的歷程。有耐心的陪伴兒童成長,不急著催促兒童的步調,

      兒童的生活及成長的步調原本是緩慢的,’將此牢記,我們會比較容易付出更大的耐心及等待。

     也唯有「主要照顧者」讓兒童覺得夠安全時,兒童才會願意呈現出更真實的自己。大人要有耐心才可能出現對兒童的同理;要有耐心才可能允許及等待兒童做決定、負責任;欣賞並等待兒童成長歷程中的每一個階段。

 

  • 在以下的情形,你會如何反應孩子的情感、行為及內容?(5分鐘 作答)
  • 一、小明頭低低的的邊弄積木,邊低聲緩緩的說:「老師你有沒有考過第三名?」
  • 回應:
  • 二、小英:(開心得意的表情):老師你會不會寫「來」這一個字?
  • 回應:
  • 三、小華:(用力的甩下遊戲架上的玩具、憤怒狂吼):「笨老頭,死老頭,現在才來?!」
  • 回應:

      四、小平一進門就不發一語,刻意背朝著我。當我不存在似的,持續忽略我的打招呼與回應。花了五分鐘左右為自己蓋了一個小帳篷之後,鑽進去後躲在裡面。

      回應:

~~~~~~~~~~~~~~~~~~~~~~~~~~~~~~~~~~~~~~~~~~~~~~~~~~~~~~~~~~~~~~~~~~~~~

補充說明一:用同理的態度對待孩子,是否代表「我們會讓孩子無法無天、恃寵而驕」?

  舉例: 小一的學生怒吼:「他笑我、他笑我~~我明天要去把他殺掉、剁掉!」

  回應:

其實不會,因為:

大人的態度 所表達的潛意識訊息 是

而非:

  我在此;我聽見你

  我了解。

  我關心。

我永遠同意

我要讓你高興

我會解決你的問題

接納兒童真實的一面與「兒童的正、負面情緒」。

但不認同兒童「不合理的行為」。

   為了讓孩子適應真實的世界,治療者會設下必要的限制(簡稱設限)。讓兒童在這些關係中知道自己的責任。

   「設限」適合用來代替責備,責備會使兒童產生「我不好」的感受,但「設限」能讓兒童學會自我接納及學得更有彈性的處理事情。

   大人們在設限時語氣要「溫和而堅定」,而其設限的三個步驟是

「1同理–2設限—3給替代方案」。

舉例: 生氣而打人的小孩,她「生氣的情緒」應被同理,但「打人的行為」則需予以限制。舉例:

我們可以這樣說:「不讓你____,你很生氣,很難過        (1同理),

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子就打人                             (2設限),

你可以用說的、你可以打布偶娃娃、你可以把你的生氣寫下來…(3給替代方案)」。

   孩子學會「設限」的模式,有助於他/她在遭遇挫折時學會自我接納、同理,並尋找替代方案來處理問題而變得更有彈性,也更能同理他人及處理與他人的衝突事件。

~~~~~~~~~~~~~~~~~~~~~~~~~~~~~~~~~~~~~~~~~~~~~~~~~~~~~~~~~~~~~~~~~~~~`

補充二: 給 正在學習中的同學們:

我有話想跟妳們分享,教我這套課程的老師曾告訴過我們:「你無法給予你沒有的東西!

    身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來參加訓練的這段時間中,我們可能感受到比上課前還強的挫折與無力感

然而在學習有耐心及接納自己孩子的同時,我們要能先對自己有耐心,及接納自己。

所以,從現在開始。先不急著同理孩子,從同理自己先開始,盡量看見自己正面的行為(降低自責的聲音)。

成果

103年度青少年時期教養法讀書會成果報告表

計畫名稱

   103年度青少年時期教養法

讀書讀書會

辦理地點

人文大樓 2樓舞蹈教室

補助金額

新台幣22,896元整

辦理期間

10391日起至1031124日止

監護人及實際照顧學生之人

活動場次

9場次

參與人次

0

79

合 計

79

附件

█印刷品 █課程表或流程表 █電子檔  ■其他(講義)

執行成果概述:

    1.協助了解青少年行為模式與情境

    2.認識青少年行為模式與認知背後的原因

    3.練習對青少年行為模式的回應

    4.實際個案情境探討與模擬 

效益評估:

1.能有效建立青少年與大人的關係

2.能運用有效的方式影響青少年

3.能於面對青少年的問題時有足夠的心理與知識準備

檢討與建議:

1.  研習需要更長的時間醞釀與操作

2.  每次開課舊成員與新成員的比例,維持1:3左右,學習效果與上課氣氛會較佳

請檢附計畫、課程表、簽到單影本及5張活動相片(以A4直式,並加以文字說明)

 

image

家長聽老師講課

 

image

家長分享自己的經驗

 

image

家長分享自己的例子

 

image

老師進行書本理論的解說

 

image

利用實例跟家長分享書本的理論,讓家長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