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_1-1-2_103學年第一學期四年級家庭教育課程教案

士敏國小103學年度課程計畫

家庭教育課程課程

103學年

103上

單元主題

甜蜜的家庭

教學年級

四年級

教學設計者

林維儀

修訂者

沈玉敏

教學時間

共2節

教學者

陳曼瑩

預定日期

103年11月

能力指標

 

1.9-2-2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闡釋經驗、事物和表達的方式,並能相互尊重。

 

2.1-3-3運用性與性別概念,分析個人與群體在工作、娛樂、人際關係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行為。

 

3. E-3-2-2能具體陳述個人對文章的思維,表達不同意見。

 

4.1-4-1體會生命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並分享個人的經驗與感受。

設計依據

在學校教育以及傳統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對於家庭常呈現單一的價值觀,與兒童實際的家庭生活並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在教材中,加入多元的家庭型態。利用欣賞有關離婚主題的作品,引發學生發表自身感受。

學生起點行為

瞭解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並且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

教學目標

1.發表自己對家庭的感受和看法。

2.了解並尊重別人的想法。

3.察覺多元的家庭樣貌,接納多元的社會價值。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時間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1

2

3

一、引起動機

(一)    教師事先要求學生分組改編傳統童話故事,並以頌讀或演戲的方式呈現―王子和公主後來怎麼了?

(二)    教師引導學生發表真實社會中還有哪些婚姻∕家庭型態?在生活週遭會遇到哪些問題?(例如:情感、經濟或孩子教養問題)並補充介紹學生未提到的社會現況。

  1. 教學活動

(一)    老師先分享〝爸媽不在一起〞的故事,摘要如下:

爸爸媽媽再也不住在一起了。

我和媽媽、弟弟住在一起。

 

10

 

 

10

 

 

 

 

10

 

 

 


 

 

 

 

 

 

 

 

 

 

繪本

 

●能和同學合作改編故事並發表。

 

 

 

 

●能發表自己的想法,並尊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

 

週末我們到爸爸鄉下的家。

我天天許願,希望全家能夠住在一起

我好希望天天看見爸爸。

我喜歡住在媽媽的電梯公寓裡。

我喜歡住在爸爸的房子裡,可以餵馬、可以和以前的朋友玩。

我不知道爸爸會不會和阿姨結婚?

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去年暑假,我們和爸爸去露營;和媽媽去看巴黎鐵塔。

今年聖誕節,不知道會怎樣過?也許只有聖誕老公公知道。

媽媽說我帶給她快樂,爸爸也這麼說,但我希望同時帶他們快樂。

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不能為彼此帶來快樂?

他們說試過卻再也做不到,這就是分手的原因。

我很愛他們,但是他們卻不能一塊兒疼我……

(二)    學生聆聽後發表自己的感想和心得。

(三)    討論:

1.爸媽為什麼不住在一起?(可能包含家庭

暴力問題)

2.如果爸媽不住在一起,你(妳)會怎麼做?(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生活的平衡點,重新建立幸福生活)

3.完成學習單

三、歸納(結論)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父母的婚姻問題並不是孩子的錯,每一個孩子都該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並且成就自己的幸福。

 

 

第一二節結束

 

 

 

 

 

 

 

 

 

 

 

 

 

 

 

 

 

 

 

10

 

 

10

 

10

 

10

10

 

 

 

 

 

 

 

 

 

 

 

 

 

 

 

 

 

 

 

 

●能專心聆聽並尊重別人的發表內容。

 

 

●完成學習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