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籌劃之國內首創大型博物館輔導地方原住民族文化館計畫,於今(九)日假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行「原住民族文化館重點輔導示範館結盟儀式」,希望開啟大型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長期友好的夥伴關係,同時拉近城鄉距離,推動地方文化觀光發展。該結盟模式不但是國內首創「重點輔導示範館」的案例,有機會讓地方原住民族文化館「麻雀變鳳凰」,具備躋身為大博物館的能力,同時也是「資源整合行銷」的最佳範例,藉由將大館的資源串流至小館,由實習方式推動經驗傳承與人才培育,帶動文化推廣資源,達成社區資源與產業特色的整合行銷。
結盟儀式中,原民會教育文化處處長鍾興華、原民會文化園區管理局組長文高一、「大館」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蕭宗煌、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童春發,及「小館」宜蘭縣大同鄉鄉長陳傑麟、屏東縣來義鄉鄉長竇望義等均親自出席,主辦單位並邀請到宜蘭縣大同鄉寒溪國小、及屏東縣來義鄉白鷺社區發展協會青少年成長班的原住民小朋友們到場表演泰雅族及排灣族的傳統歌謠和原住民舞蹈,各館即正式進行簽約儀式、共飲雙連杯、互換紀念品,會後共同享用泰雅族與排灣族的原味餐點。
該結盟之緣起係為活化座落在全台灣各地共計有27座小而美的地方原住民族文化館,提升文化館人員素養與館內硬軟體上的專業程度,原民會因此特別首邀資源豐富、建構齊備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分別與宜蘭縣大同鄉泰雅生活館、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作示範館結盟,一南一北成為重點輔導示範館。結盟儀式在八八水災之後別具意義,原民會期待「大館帶小館」的積極陪伴過程,可協助部落族人與原鄉生態關係的重建,進而帶動地方文化產業與經濟產值的實質效益。
結盟後自9月份起至12月間,兩大博物館與兩地方原住民族文化館將以包括典藏維護、研究詮釋、展覽規劃、教育推廣、行銷廣宣等博物館五大功能的指標,提供協助打造地方文化館形象與建立品牌的專業指導,活化地方原住民族文化館的經營管理。
北部示範「大館」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屬之國立臺灣博物館,其位於台北市首善之區博愛特區,開館至今已屆101年,是臺灣首座自然史博物館,典藏豐富,歷經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許多原住民重要文物在因緣際會之下獲得臺博館典藏,該館從此與原住民文化結下深厚緣份。而與之結盟的大同鄉泰雅生活館則位於風景秀麗的宜蘭縣大同鄉,擁有精緻的人文藝術氣息,雖是以鄉為單位經營的「小館」,但處處可見用心,從展覽到解說,無不著力於文化分享,除了提供原住民衣物試穿服務之外,最近還推出單車出借服務、以及當地工藝家駐館合作,頗具有大館的氣勢。
北部兩館除進行典藏文物、解說實務、創意商品及文宣品互換、網站互聯等館際交流外,另已確定的大型活動包括訂於9月11日(星期五)至大同鄉泰雅生活館舉辦「原住民文化產業行銷推廣研習營」暨「第4場原住民族博物館聯誼會」;10月17日(星期六)在臺博館館前廣場將舉辦「泰雅假日市集記者會暨活動」,安排活動包括泰雅族歌舞表演、編織工藝及美食農特產等,當天並可免費入館參觀;臺博館策劃之「原住民與貝殼的故事」特展也擇定於11月14日起於泰雅生活館展出至明(99)年2月28日止。
南部示範「大館」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史前文化和原住民文化為主的博物館,也是東臺灣第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與之結盟的「小館」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位於南和部落入口處,以排灣族五年祭傳統祭儀為特色,因帶動全鄉工藝家集結舉辦木雕活動,逐步落實真正帶動地方文化的熱絡發展。
南部兩館將進行包括博物館與部落出版品增印計畫、文物維護示範、協助社區報採製與編印經驗、博物館與青少年成長班陪伴教學計畫等外,史前館也將提供成長班指導拍攝錄製之影像後製操作流程概念與技術,協助部落進行影像宣傳發送;10月24日起至12月20日止也將於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展出史前館策展之「Suming與都蘭的巴卡路耐成長記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