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踐「編織泰雅彩虹、創造寒溪驚艷」的學校願景990331


努力實踐「編織泰雅彩虹、創造寒溪驚艷」的學校願景


                                               
校長  莊仁實990331


96週年校慶文稿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化、科技化、多元化、國際化與終身學習的社會。因應新世紀的變化與競爭趨勢,彼得、聖吉在「五項修練」一書中,強調建立共同願景是學校發展的重要關鍵,也就是說「學習型組織」將成為未來學校的新形象。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教師的角色和以往有極大的轉變。最明顯的就是擁有課程的詮釋與設計權利,所以在專業發展的工作面向上,造成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壓力。面對這波改革浪潮,我們雖然走的很辛苦,但在大家的共同體認下,從早期的抗拒、觀望,走到全面參與。從實踐與檢討聲中,一步一步地向前摸索,踏出了改革的腳步。其實這一路走來,大家的心願只有一種,那就是如何為我們的孩子,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及培養帶得走的能力。


    為配合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以及規劃全校總體課程計畫之需要,各國民中小學開始發展學校願景。但願景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與呈現不同的意涵。個人以為「願景」是對於未來的一個心靈圖像,或者是對於未來所願望的景象。而「學校願景」則是學校成員共同願望的景像,它包含大家重視的核心價值與信念,所以它不但是學校發展的指引,更是建立學校未來發展方向的關鍵因素。


   經過這十年的課程推動與改革,學校教育人員相信,學校願景能描繪出學校所要達成的理想。學校有了願景,就有行動方案、學校目標、課程發展方案、甚至中長程發展計畫。反之,學校如缺乏願景,就會像一個真空體而處於離崩、不信任的狀態。


    四年來,全校師生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精神,除了領域課程的實施之外,更積極地依照學校與部落社區的特性,規劃了六年的學校本位課程,期望透過校本課程的實施,實踐「教育即生活」的理念,落實十大基本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對自己故鄉的人、事、物、地更加瞭解,並能服務社區,建立學生愛護鄉土的情懷。為了彌補課程知識的不足,大家多方面的參與各項課程研習,期使這一新改革能夠順利、成功。


    本校願景原本為「健康快樂、勤奮好學、感恩惜福」,自九十五學年起經全校同仁不斷對話、思考、集思廣益及建立共識之下,發現這樣的學校願景,好像放諸四海皆可的感覺,並無法呈現本校獨特性與他校的差異性。為了要讓寒溪的孩子,擁有獨一性或者唯一性的生命體驗,特邀請陳明德視導來指導。


    經過兩年的檢視與研討,其間雖有挫折與衝突發生,但就是這樣的氛圍,使得每位同仁更能精準的掌握學校願景的精隨。至九十七學年度確立學校新願景為「編織泰雅彩虹、創造寒溪驚艷」。在與家長會討論之後,也陸續討論出學生、家長、社區的角色與圖像(家長圖像:愛與榜樣、協助孩子的教育夥伴;社區圖像:蘊育生命、提供終身學習的場域;孩子圖像:健康快樂、勤奮好學、感恩惜福)。期盼能在共同價值、信念和目標之下,讓每全校師生都能透過自信的建立,培養自律的態度,以自主的人格和自發性的原動力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


    願景經過長期的孕育過程,教師非常明瞭學校願景與作法,並能從班級經營及各項教學活動中積極配合。學校時時以願景意涵「營造孩子有表現的舞台、創造孩子每一次的驚艷」作為教學活動設計的主軸,處處規劃與安排孩子可以獲得成就感的學習活動,以提高孩子對自我的肯定與自信心。如:成立泰雅舞蹈、森巴鼓、足球、手球、籃球、編織、環保編等社團,並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項競賽,成績輝煌,獲得社區家長的支持與肯定。


    以下就簡單闡釋學校願景的意涵與全體寒溪人共勉:


一、編織泰雅彩虹(植基本土):


    國民小學教育著重生活教育的實踐,且「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精神在於提升國內各族群教育之普及化與主體教育的落實。本校為泰雅族學區之學校,各項教育活動與措施,都要以「族群價值的思考模式」當作規劃之圭臬。我們期盼經由主體教育之落實,進而提升族群自信心,達到自我認同的境界。


    編織為泰雅族男女自幼就要學習成為泰雅人的技藝,唯有會藤編與織布的男女,長大之後才能獲得祖靈的庇祐,成為真正的泰雅人。而彩虹橋則是泰雅人死後與祖先相會的場所,唯有學會織布與編織及在世做善事,才有資格回到祖先的懷抱。因此在九年一貫課程的主軸下,讓孩童用泰雅編織的心境,進行各項領域的學習,長大之後才能發揚祖先的容顏,成為祖先喜愛的泰雅人。


二、創造寒溪驚艷(放眼國際):


    期望能透過九年一貫課程七大領域的學習,涵養寒溪兒童圓融的身心,激盪赤子之情,發展多元智慧。更期盼營造一個快樂的學習園地,讓學習生活化、樂趣化、多元化、資訊化等,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是:「寒暑易節山川終不老、溪澗長流桃李沐春風」的學校校園文化與學習情境。我們確信只有身、心、靈的健全發展,才能讓孩子的學習有意義,也才能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並且發揮孩子的潛能,創造孩子每一次學習的驚艷,為寒溪寫下每一段傳奇事蹟。


    至於如何具體實踐學校願景,個人以為以下幾點是關鍵因素:


一、教學計畫:應由教師及家長組成課程設計群,針對學校、社區及鄉鎮特色,來研擬整體學校課程主題。


二、課程評鑑:教學評鑑的過程,在考驗課程及決定課程與教學方案是否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而教學的目標是指向學生行為的改變,因此,評鑑就是要去了解學生改變的情形。


三、課程實施:學校老師也體認到我們的學生有可能在文化刺激不夠充實,因此在課程內容中,需要常常配合主題,設計各種校外參觀及城鄉交流活動,給孩子更多的學習機會。


四、學習評量:採行學習檔案過程性的評量方式。在提供孩子學習之前,教師必須事先完成教學計畫,發展一個包括內容、過程、方式完整的多元評量計畫,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準備和討論內容,而檔案評量的精神最主要的能顯示學生學習的成就,或一連串的表現。我們也可將孩子的作品和各種評量結果,當作學習資料予以記錄與彙集。


五、行政支援:透過教學研討對話機制,建構知識的交換平台,強調學習階段縱向連貫與學習領域橫的聯繫,期望教師能夠以專業取向,成為精熟的現代教師。


六、家長融入:學校以教育夥伴的態度歡迎家長的加入,期望家長用心的參與。家長可以擔任愛心志工,積極參與學校校際競賽、歲末聯歡、親職教育、親子讀書會、班級家長會等活動。


    學校願景是一個共識,它可以使身為寒溪的成員,有推動實施學習課程的標地可循。我們唯有結合家長與社區資源,才能給學生最完整的學習。「編織泰雅彩虹、創造寒溪驚艷」的願景,清楚鮮明地樹立在每位寒溪人的心目中,願我們時時共勉,全力投入,共同攜手努力發揚光大,並適時提出修正,當作我們共同努力的標竿。這樣才會讓寒溪人更有活力、更有希望、更有亮麗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