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卓越的教學培養新世紀原住民人才9605

用卓越的教學培養新世紀原住民人才

校長 莊仁實9605

93週年校慶文稿

俗諺:「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流汗播種的,必能歡呼收割」。今日的寒溪在大家辛勤的耕耘下巳有了豐碩的收成,尤其九十三年來,從人才培育的紀錄來看,我們的確有足以自豪的成績。但處於快速變化的年代裡,我們不能自滿、驕傲,因為從企業及組織發展的實務上來說,往往以為站在高峰上的通常也是摔的更重的。因此,今後的我們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應從破除「第一」的迷思,而將想法改成「唯一」,這樣我們學校的教學績效才能持續保持,人才的培育才能永續,不曉得這樣的想法是否能被大家接受?

我們正在從事「以生命傳承生命」的教育奉獻,我們用心的培育每一個孩子,使他們充滿能力、愛心和智慧,找到真正的自我而適性發展;使他們擁有紮實知識的基礎及發揮潛能的機會,更好行為改變,及更多自我實現的機會,使他們具有創意活力及國際化的人才。這樣的角色與信念和美國「全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所提出之五大核心信念是相契合的(老師必須關注學生,帶領學習、老師必須熟悉自己的專業,以及教學的方法、老師要負責管理與督導學生的學習、老師能夠有系統的思考自己的教學,並從經驗中學習、老師要結合家長、專業人士及社區的力量。)。這一路走來,真是辛苦大家了!我想最好是一時的標幟,更好是永恆的追求。

回母校服務,要承受多重的壓力。來自家長、社區的期待,來自自我的期許,種種的一切,雖然辛苦但甘之如飴,因為我也是來自寒溪的孩子。

面對新世紀激烈的競爭,嚴峻的挑戰,寒溪這個屬於原住民地區的學校,要成為新世紀的學校,培育新世代的人才。個人覺得需要學校組織內的成員,仔細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潛能,跳脫過去思考及行為的框架,接受改變,不斷參與進修,接受專業訓練,學習新知,同時擁有英語與資訊的能力,勇於嚐試新的方法;在人格特質上擁有誠實正直,負責盡職的個性,值得信任,樂於助人的品德,服務他人,關懷他人的習慣,生活態度樂觀積極;在團體合作上,擅於截長補短,欣賞別人的優點與能力,發揮對他人的影響力,讓自己的價值逐年提高。而在學校組織外的家長,更須透過班親會及家長會的運作,協助及配合老師進行各項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營造三贏且優質的教學環境。

    人類生活在演進的過程中,歷練了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廿世紀的資訊革命,在二十一世紀學習革命正席捲全球全人類,也正挑戰了學校教育的內涵和效能。以往為人詬病的學校教育是老師用傳統的教法,以昨日的教材,教生活在未來的學生。以往的記憶、認知教育,將做突破性的改革;因為再龐大的知識,已被電腦媒體科技所容納、存取方便;尤其是在網際網路上資訊充斥,應有盡有。有時挑戰了老師和父母的原有認知,有時推翻了老師和父母原有的學識。很多時候老師和父母在某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已經遠遠落後於「正在學習的孩子們」!您說是嗎?那麼,做為一個「教人學習」的老師和父母,您還能擁有的專業和尊嚴在哪裡呢?這可是最需要我們去省思和覺醒的課題。我想親師合作教小孩學習的方法與態度,將是營造寒溪國小成為全是贏家及優質教育場所的核心理念。

學習任何學科知識,利用各種創新的學習科技,在開放新的教育結構性改革的同時,如果沒有「價值觀」的即時建立,則將又產生另一更迷失的情境,父母、教師和學生們要摒棄「純分數代表能力」的偏差觀念,要培養每位孩子都有自己舒適的發揮舞台,發展自己的潛能。千萬不要以為我們現在教的是6歲至12歲的國小兒童,幼稚、純真、人生體驗不多、好哄騙。孩子一生的「心向價值」就在此時被我們所塑造。萬萬不要以為教孩子學習是學校老師的事,父母們只要提供無匱乏的生活需求即可,要確知父母是孩子們第一個老師,也是永遠的老師,教育基本法中明訂,父母是教育的主體,沒有父母的合作,教育是無法成功的,也正意味著,父母是孩子們一生思想、行為的典範。從小在家中就引導孩子自我責任的完成家事,再經由活動引導「服務」的感恩、關懷觀念,完成社區的公共服務。我想學校要開創具有心靈改革的社團,如慈幼、護老、公共服務等,使教育孩子兼具「身、心、靈」的學習。

我相信美是記憶,是關懷,是很多的懷念,沒有這個部分,絕對沒有美。不管對自然,對人,對土地都是如此。在寒溪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大家。學校經營得好與壞和校際間的比較,事實上就是一種「用人比賽」。學校要好,是靠大家的合力與助力。事實證明寒溪的過去在大家通力合作之下,已建立了輝煌成就,並贏得社會及家長之肯定。今後當如何在現有的成就上,穩定持續的成長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因此強而有力的家長會、學校文化、和諧積極的校務經營和卓越有效率的行政領導都是充份而必要的。

適逢九十三週年校慶,讓我們一起來建立一流學校、育化一流學風、培養一流人才,使「寒溪」的童年生活成為我們生命中不能或缺的點滴,也讓這樣美好的事務與經驗,成為我們永續支持寒溪國小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