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有舞台的學校-結合部落家長,再造原鄉教育風華970315

營造有舞台的學校-結合部落家長,再造原鄉教育風華

校長莊仁實970315

    少子化的趨勢,造成全省各地減班,每個學校老師都在緊張,深怕下一個超額老師就是他,面對這波浪潮,身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面對,如果我們不培養無法取代的專業能力,勇於創造自己被肯定的價值,創造學校發光發熱的機會,我在想學生的流失是必然的,因為誰願意將孩子放在一個沒有生機的教育環境。

    偏遠地區長年以來,由於部落裡缺乏就業機會,所以青壯年人口外流極為嚴重,也造成原鄉學校都很迷你,當然少子化的趨勢也或多或少加速了原鄉學校便成分校與分班的速度,這對於原住民地區學校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教育是讓原住民地區向上發展與改變最直接的方式,唯有藉由優質的教育環境、師資以及豐富的教學內涵,才能培育引領原住民地區發展的領袖人才,激發原住民地區邁向現代化的不二法門。

    「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這雖然是一句我們都耳熟能詳的老話,但從學校經營的角度來看,校長在學校發展的過程中,的確要透過各種方式,將自己的教育理念化成具體的教育想法,讓學校的同仁共同腦力激盪,引爆學校教育的光環,帶給孩子更多的學習機會與空間。就原鄉而言,校長真的是引領原住民地區教育邁向優質化、精緻化的關鍵人物。

    前陣子在利澤國中文嵐校長的安排下,一群校長參觀了桃子腳國中小籌備處(王秀雲校長),大家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仔細聽王校長說明學校籌備經過與目前的進度,談到移樹與種樹的點點滴滴(當地居民都熱烈參與),到售屋中心尋找未來的學生家長(她的動機感動了好多企業家),並且每週用書信討論親職教育問題,又談到即將辦理的「苦煉花節」,雖然短短的幾十分鐘,因為她已經將教育融入她的生活中,所以她的每一句話與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背後,都呈現了她對教育的執著與想法,在別人眼中的小事,對她來說好像是一件計畫好的大事。那種神情與滿足的成就感,令與會的校長們有如沐春風的感覺,原來教育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呈現,那種受益的感覺,真的是筆墨所能形容。有空大家不妨親自拜訪,因為她真的是用生命來闡述教育理念的一位實踐者。

    曾看過王秀雲校長一篇文章提到:經年在部落深山奔馳,會射飛鼠、拗竹筍、用樹葉做口笛來吹歌的孩子,來到都市,看不懂紅綠燈、公車站牌,我們說這是「文化不利」的孩子。而住在都會區,會彈鋼琴、吹長笛的孩子,下了爸爸的轎車走幾步路就嫌累,以為桂竹筍是從地底下挖出來的,不知樹葉口笛為何物,這是不是也是「文化不利」呢?「文化不利」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這是透過價值轉換的。

    這段話對我一直影響很大,原鄉地區也許在別人的眼中是「文化不利地區」,但對於在地的我來說,我覺得還是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透過教育活動來帶動部落力量,從活動中讓部落家長明白教育的功能,透過有系統的行銷手法,來讓家長肯定部落真的是有條件、有能力去營造。

    從台灣這幾年強調各校發展特色課程及遊學方案的實例來看,證明只要有賣點、有創意,部落裡的就可能吸引許多人來遊學,提供部落文化再昇華的機會,甚至可藉助遊學方案的推展,充實學校設施及增進學生學習效果。就原鄉地區而言,自然景觀與多樣風貌,就是可以利用的素材。茲以寒溪部落為例:如何利用部落中的吊橋、古魯林道、神社及滿山的蝴蝶來帶動部落的發展,真的需要一群人犧牲時間和心力,透過不斷的逆向思考與討論,來賦予它們新的價值與生命。

    身為部落學校的校長與教師,在平時就要藉由各項教育方案,來提升孩子的競爭力,用各種活動與方法來激發孩子的創意與潛能。但如果要讓原鄉的孩子面對變化萬千的社會環境有應變力,就更需要部落家長的支持與參與,所以如何讓部落家長也來共同參與孩子成長中的教育,也應是學校教育要經營的一環。我們真的要與家長營造部落學校,因為部落家長的想法代表的是在地的聲音,當我們用教育專業結合在地想法,就能創造原鄉學校不但有現代化的教育觀,也能傳承泰雅文化與活出祖先容顏的教育環境。

    當學校與部落共同經營教育,我想就會帶動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帶給我們孩子不同的學習體驗,而部落中的每一景、每一物就成為豐富的學習領域。經由課程設計讓社區有各種面貌的教室,讓孩子參與各種不同的學習體驗,不就是我們期望培養原鄉孩子能培養自信心與自我肯定的歷程嗎?這樣的歷程與體驗將會讓孩子學習態度與生命起微妙變化,並且成為激發他們向上學習與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

    「徒有無可救藥的自信,無法有效生活」,這句話點出了團隊的重要性,原鄉教育需要更多人的關心與參與,說的再好不如起而行動,如何透過教師、家長團隊的合作,規劃屬於原鄉特殊的教學方案與活動,讓部落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到關心部落與愛部落的情操,相信必能培養具有關愛部落與行動力的公民,當孩子將來有成就時,就會記得部落教育給他們豐富的生活與創意素材,這份豐富、愉悅和感動,就是原鄉部落需要營造的重要元素,讓我們共同努力來營造吧!夥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