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被同儕排斥:十點可能因素

美國北卡羅萊那大學小兒科教授兼兒童發展與學習中心主任雷文,為2005年出版的「發展與行為兒科學」撰寫「不受歡迎的小朋友(unpopular
child
)」文章中指出,有十點可能的因素造成小朋友在學校中被同儕排斥:[@more@]

1.內在社會認知功能不良:這是最常造成小朋友不受歡迎的原因,包含的項目與現象如表所列。例如學習障礙,將會造成社會體認與技能的不良。

2.注意力不足:通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如有個性衝動、自以為是、狂妄自大等症狀出現,也會讓小朋友不受歡迎。去年十月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合作「傾聽兒童心聲被忽視和被排斥的夥伴」調查顯示,有五成三的中國兒童認為「自以為是」的同學最不受歡迎。

3.外型上缺乏吸引力:有些小朋友外觀上就是很難得到同學的認同。去年七月美國坦普(Temple)大學精神科發表論文指出,在四、七這兩個年級的非裔美國小朋友中,外表長得好看及適度自我表現的人在校最受同學歡迎。

4.運動神經不發達:在運動方面老是敬陪末座,當然同學不太喜歡和他在一起。

5.語言功能不良:如果小朋友不善於言詞表達而遭到同學訕笑,或是同學間說一些行話(lingo),根本學不來也聽不懂,因此就遭到排擠。

6.自閉狀態:小朋友出現自閉或出現自閉的輕微症狀,會造成某種程度的社會認知功能不良而被同儕排斥。

7.害羞:有些小朋友很害怕接觸人群,久而久之大家就不理他。

8.處理事情能力不良:有些小朋友欠缺適應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在處理日常生活的壓力與衝突上不成熟而遭同學排斥。

9.古怪的行徑:有些小朋友不順從公認的習慣或行為,甚至有奇怪的興趣癖好、講話方式、或天馬行空的價值觀,而被同儕認為荒誕不經,久而久之自然和同學漸行漸遠。

10.家庭因素:有些小朋友的家庭本身就是被左鄰右舍排擠,或者沉默寡言自絕於鄰里之外,自然他們的小朋友也不太受到同學歡迎。

一般最常發生排斥的地點有校車站牌、遊戲場所、洗手間、體育館、更衣室。

爸媽碎碎念 愈念愈糟糕

臨床上不受歡迎的小朋友會產生「繼發現象」,例如遭排擠的小朋友會產生極端焦慮(或憂鬱)、低自信心或表現出適應不良,有些案例甚至出現懼學症或身體不舒服,最後演變為具攻擊性、愛唱反調或對家裡過度依賴與需索的人格特質。

這樣的小朋友,專家須一對一單獨面談,提出不具壓力性的問題才能誘導出小朋友內心深層的看法與癥結所在。

「傾聽兒童心聲」調查中發現,認為自己不受歡迎的兒童中近九成曾做過努力,但大多數對如何改變並沒有具體作為,只知道自己要和同學們改善關係,卻老使不上力。

美國已故兒童精神分析大師史波克博士指出,家長處理這樣的情況要特別小心,如果一直重複耳提面命,反而會讓小朋友覺得他做錯了什麼,讓情況變得更糟。

美國賓州卓克索大學醫學院發展精神科雪瑞博士指出,要讓小朋友知道你很在乎這件事,而且知道他(她)很不開心,如果是同學的因素,只要告訴小朋友「你的表現是最好的」,加強自信心,最後會峰迴路轉。至於治療方面,必須尋求兒童精神科醫師協助,找出不受歡迎的真正原因,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作者: 游曉君

最是一年風景好 金風送爽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