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20540&p=1
本文獲Mr.司博特授權刊登,原文出處
在歡欣鼓舞迎接新年後,你是否又立下什麼新目標當作挑戰呢?是想力拼升遷、出國去玩、學習新事物、多陪家人、尋得另一半,還是減肥成功?
根據美國之音記者在新年前夕於華爾街上的隨機調查中,發現有40%的人新年新希望是「減肥」。我們大膽推論這情況肯定不限於美國,在場的各位應該也許過這類的願望吧!
大家都知道,想要減肥一定要從運動與飲食下手,但如何動得有理、吃得健康,卻是又是另一門學問。而司博特也發現,許多人都想藉由運動來減肥,但卻存在著一些迷思,以至於看不見效果。
為此,我們特地整理了幾項常見的錯誤減肥觀念給大家參考,希望每個人都能建立起正確的概念,邁向新的減肥旅程!
迷思1:空腹運動可以消耗更多熱量
減肥時,很多人奉行「少吃多動」的原則,認為運動前不吃東西會瘦更快,沒想到,這才是讓你發胖的主因。
運動前若不吃東西,會使得你沒有能量運動,於是運動效率便跟著下滑,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肌肉流失。而且運動過後人們常會有補償心態,認為運動消耗大量熱量,加上事前又空腹,便更放縱自己,反倒吃下更多熱量。
如此一來,運動效果不僅在一瞬間化為烏有,還倒吐許多回去。
當然也不是要你先飽餐一頓再運動,而是可以在運動前吃點對身體有益的補給品,像是香蕉、吐司等碳水化合物量高的食物,都是不錯選擇。運動前補充一些,能幫助你在運動過程中更有力!
迷思2:運動越多越好
沉浸在運動中是件好事,但若沒有計畫的練習,或適時地安排休息日,整天狂操狂練,那後果不只是過度運動、身體受到傷害,心理也會感到疲乏。
因此,適度的休息就變得非常重要,不僅能避免過度訓練,還能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讓你的身體有時間修補損害、增長肌肉。
做任何運動只要達到訓練目的、量力而為就好,記得在練習過程中,增添休息時段,並且適時補充足夠的營養,便能預防過度訓練。
放過自己,在訓練計劃中每隔三日加入一天減量或休息日吧!適當放慢步調也是訓練中很重要的一環喔!
迷思3:沒有流汗代表運動不夠多、不夠久
在運動時,身體會產生熱能,熱能過多則會導致體溫上升,所以為恆定體溫,人體會開起一系列的機制來冷卻身體,流汗正是其中的途徑之一。
只不過,可以影響體溫高低的因素很多,包括環境溫度、運動類型、體內脂肪含量、身上所著的服裝及運動強度等等。
因此我們不能從流汗量的多寡來判定你的運動量夠不夠,判斷的依據應該以運動時間、強度及心跳率表現為主才是。
順帶一提,通常有固定在運動的人,稍稍動一下就會大量出汗,那是因為他們的身體調節溫度的能力比一般人更有效率,並不表示他們運動很久了喔!
迷思4:運動期間喝水會引起抽筋
抽筋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用力收縮,而造成僵硬疼痛的現象。情緒過度緊張、礦物質(如鎂、鈣)含量不足,或是水分及鹽分流失過多、體內電解質不平衡等等,都可能會引起抽筋。
所以從抽筋的成因來看:「如果運動時大量喝水,會沖淡血液中的鹽分含量,導致肌肉抽筋,甚至引發頭疼、嘔吐等疾病」,這是真的嗎?
其實真正的情況是:「運動途中沒補充水分、且在運動完單次過度喝水,才可能會引起這些症狀。」這應該不難想像,水分一下進到身體過多,腸胃負擔過重,當然任何不適都會找上門來。
最好的應對方法,是一有休息時間(或約每隔15分鐘)就喝個幾口,一次大約100~150cc,即使不渴也要喝一點;若運動時間過長,則可將水改成運動飲料,能補充流失的鹽分與能量。
減肥口號人人都會喊,但用對方法,且願意持之以恆的人才會是最後贏家!
不論去年的你有沒有確實執行計畫,做到的部分請鼓勵自己繼續維持下去;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也沒關係,因為是時候雪恥了!
在這新的一年,恭喜你已經破除這些迷思,相信往後你能動得更正確又安心。最重要的是,將這些觀念帶入平常的訓練中,在減肥成功後,持續朝健康人生一路邁進吧!
參考資料:Muscleandstreng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