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曰:「貧而無諂1,富而無驕2,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3,富而好禮4者也。」
子貢曰:「詩5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6。』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7往8而知來9者。」
[@more@]
【註釋】1諂:諂媚。以卑下的言語、態度奉承他人。2驕:對人傲慢。3貧而樂:即安貧樂道。4富而好禮:朱熹曰:「好禮則安處善,樂循理,亦不自知其富矣。」5詩:指詩經。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篇之句。謂非加切磋琢磨之功,則不能成器,蓋言學問之功也。治骨曰切,治象曰磋,治玉曰琢,治石曰磨。7諸:之於也。8往:其所已言者。9來:所未言者。
【語譯】子貢說:「貧困能不諂媚,富有能不傲慢,這種人怎麼樣?」孔子說:「這算可以了。但不如貧困而樂道,富有而知好禮的人。」
子貢說:「詩經上說:『像治理骨角一樣、像治理玉石一樣,不斷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不就是這個意思吧?」
孔子說:「賜呀,像這樣才可跟你談詩了!告訴你一些,你就能悟出其他的道理來。」
→此章言貧與富,皆當樂道自修。於此可見孔門師生之間討論學問精益求精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