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戌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more@]
注釋:
1. 舍弟:指弟弟。
2. 戍鼓:戍樓上的鼓聲。
戍樓:指建築於城中用作警備的樓。
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後,就開始宵禁。
3. 邊秋:邊疆上的秋天。
4. 「白露」,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在農曆八月;白露以後,天氣會漸漸變冷。
5. 問生死:生死未卜的意思。
6. 書:書信
7. 未休兵:戰爭還未停止的意思。
語譯:
從戰士戍守的樓閣上又傳來一片更鼓聲,路上的行人也都失去了蹤影;
在這偏僻遙遠的邊境秋夜裡,只聽到孤雁悲悽的叫聲。
露水從今夜開始,已經愈來愈寒白了;
只有天上的月亮,還是和故鄉的月一樣的皎潔明亮。
我也有弟弟,但是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現在連老家也被戰火給摧毀,我更是無從打聽他們的生死了。
我不斷的寄信回去,卻一直沒有回信,可能是因為無法送達吧;
何況現在戰火還沒止息,那就更沒希望了。
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戍鼓斷人行」,在一開始就點出了「深夜」和「戰時」那種戒備森嚴、冷清的樣子。第二句的「邊秋」和「雁聲」則更加說明了他在懷念他的手足時候的季節和地點。當時的季節正好是秋天,花草樹木都開始凋謝,而自己又是身處在邊境,再加上孤雁悽慘的哀叫聲,就更令人覺得空虛寂寞了。
「露從今夜白」這一句,則是寫出了當時的節氣,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應,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由「白色」這個顏色來感受出當時那種冷清的樣子。最後四句,杜甫則是在描寫他思念兄弟的情懷。因為戰爭的關係,他和自己的弟弟們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第六句的「無家」則讓人更覺得悲哀,因為他不僅和親人分離,連老家也都因為戰爭的關係而破壞了。最後兩句,他則描寫出因為戰爭的關係,又收不到家書,因此對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憂心的心情;特別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個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應,整首詩在情感的表達上非常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