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台的理由

從政官員下台的原因很簡單,三個字,叫做「幹不好」或「沒幹好」。[@more@]

站在人民的角度來看,有時官員想幹的那些事,真的是「做,不好」且衷心的期盼「沒做,好!」但官員的考量很素樸:沒做就沒政績,沒政績就沒法繼續幹。幹得好,是恁爸祖上積德、香燒得勤;幹不好,沒功勞也有苦勞,至少還有數字可以化化妝。你說,我幹還是不幹?既然幹了,當然是做得越多越好啊!

雖說下台的原因簡單,但如果想找出究竟是哪些理由構成「沒幹好」的條件,那就不容易了!即將卸任的教育部長吳清基,他很快就找到原因:

這兩則報導是什麼呢?且看:

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表示,他在部長任內其實做了很多,如推動十二年國教、幼托整合,但卻被「禁止師生戀」、「抽菸不能當校長」兩則報導「打得趴到地上」。(2012-01-31,聯合新聞網)

這兩則報導在我看來實在不能構成將吳清基打趴在地上,或無法繼續幹教育部長的理由,他看到的只是表象,真正的理由,是他自己說了卻也忘了的這段話:

「是我自作主張,是我太浪漫、太理想主義,所有責任我來扛,都是我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