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精神病才能罵人家神經病

在台灣,精神病患似乎越來越多。[@more@]

我說似乎,不止就政府每年公布的統計資料來看,媒體的報導也提供了我們窺探的另扇窗口。這幾年我還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一些在公眾場所失態—-稱之為抓狂也好,或情緒失控也罷—-以極為憤怒的負面語言(比如罵髒話)、舉止(像是比中指、做出不雅且不爽的動作)攻擊他人的民眾,畫面一經曝光後,幾乎必稱個人有躁鬱症、憂鬱症,經不了他人的刺激才會出現這些自己沒辦法控制的行為。

我們也知道現在網路的威力相當大,尤其人肉搜索把畫面當事人揪出來,已經成為難以控制的現象。人肉搜索僅憑畫面判斷當事人是否囂張,快速進行「判決」,急著要那些他們認為是違法社會善良風俗、傳統、價值觀的人「踹共」,整個社會對此現象的反省好像不太多。但鋪天蓋地一面倒的批評、指責等訊息,當事人唯一能選擇的護身符就是言稱自己有精神病,好像只要把醫療記錄拿出來,再加上個人的書面道歉聲明(通常由民意代表代為宣讀),只要媒體不再追究,事件大概過個幾天就會沈寂下來。媒體其實也不會追究,因為很快又會有新的精神病搞出新的新聞來。

中指蕭翹腳姐,正常人與精神病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好像,正常人隨時都可以因為自己承受不住壓力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變成精神病患,對周遭的人怒罵、比中指,只要拿出醫療證明就可以讓自己全身而退(退得不那麼地難看)。這倒不是歧視精神病患者,事實上,文明發展或工業化到一個相當的階段後,人們被異化得相當厲害,能夠掌控的事情越來越少,偏偏人都有掌控的慾望,一旦焦慮、緊張、徬徨等習得的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對失去控制感到無力,加上人跟人之間的疏離感越來越大,社會互助的關懷扶持系統又不足,失控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

但除了個人的精神狀態失控,還包括禮教,以及我們認為是正確的價值觀,都因為精神失控展演出的失態而被翻轉、顛覆。在公共運輸系統讓座位給老人、孕婦、年幼的孩子,全因「我有精神病」而把禮讓的定義給搞歪了。我不知道以後捷運、公車、火車是否要考慮增設博愛座給那些自稱有精神病的人優先乘坐,或者馬路要比照公車專用道,增設精神病患專用駕駛道,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這個人必稱自己犯錯全因精神病發作的年代,只有精神病才有資格罵別人神經病!正常人敢這麼罵,先準備好錢再說吧。

再說一次:我沒有歧視精神病患(搞不好有天我也有可能因頂不住壓力而成為其中一員),相反地,我認為如果不把人跟人之間情感聯繫的扶持網絡給建立完善或修補好的話,會有更多的中指X,翹腳Y,人肉搜索到最後有可能搜索到的竟是自己!至於樂得充斥著正義、譴責、撻伐他人不是的新聞媒體工作者,實在是太便宜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