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在Youtube上看達賴喇嘛用英語致詞演講。
[@more@]二月達賴訪美,依照往例,不管是哪一個國家、團體邀請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進行訪問,必定引發中國極度的不悅(憤怒!?)與高分貝的抗議, 儘管如此,美國國會圖書館仍在二月十九日頒給他「民主服務勳章」(Democracy Service Medal)。在接受勳章後,達賴進行約卅分鐘的演講,並回答觀眾的提問。
聽達賴的「破英語」,對我來說,實在是有些吃力,雖然他咬字不是很清楚,但從言談中,仍能感受到他藉著輕鬆詼諧、幽默連連的自我解嘲,背後所欲傳遞的嚴肅議題。同時,也不禁讓我想到去年八八風災後,高雄市政府邀請達賴喇嘛為災民舉辦祈福法會,引發一場國內的政治口水災,而台大外文系張小虹教授則在中國時報寫了一篇值得深思的文章:「異議文化-達賴喇嘛的英文」。
這篇文章裡,以達賴的「破英語」與現任總統馬英九一口「好英語」二者,做了一個極為強烈的對比,就如文末的這段話,寫得非常有意思:
有人英文很破,卻生動有力,充滿想像,所以能鼓舞人心,所向披靡。有人英文很棒,卻連連凸槌,民調下滑。後進國家的「英文瘋」,在這兩個例子裡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借鏡。
什麼叫英語說得好,看來字正腔圓不是唯一的標準,想想馬先生對著國外媒體工作者一連用了六個they來指責(?)「我們的」災民,還真是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