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春日劇:愛與寬恕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這一季(2009春季)的日劇,有部片非常吸引我:《愛與寬恕》。[@more@]

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殺害了一位二年級的孩子…。兩位孩子都來自「普通」家庭,也各自有位盡責的媽媽。但在這種看似普通、「正常」、再平凡不過的情況下,越是發生了家長們難以想像和預料的悲劇。

看完第一集,有幾幕令我印象深刻:當犯案的小五生的母親被警方告知自己的小孩涉案—-孩子告訴警察沾滿血跡的兇衣就在自己的衣櫥裡—-不敢置信的媽媽眼淚決堤般地落下、幾近崩潰的哭嚎。而孩子的父親,更說出了:「當初有了這個孩子根本就是個錯誤」一類的話,並將看護、教養的責任全數推諉給妻子…。

這不禁讓我想我經常在一些少年家的部落格裡看到「別人都不瞭解我,真是幹;朋友當面如何如何,讓我好想自殺;我好愛你們,也希望你們對我好…」云云之類傳遞讓人覺得是灰色的字眼(巧的是,犯案生的媽媽也在網路的親子論壇述說著自己對孩子是越來越不瞭解,不知如何是好,留下只能勸自己看開些的字眼),但我不禁想問—-或說是內心的疑惑:這些話,孩子的父母、師長是否有機會看見?就算看見了,會有怎樣的反應?而換個方面來看,父母師長不瞭解孩子(或誤以為自己很瞭解),孩子對自己的爸媽、老師也不是十分認識,一些看似最親密的關係,變得是越來越遙遠。很多孩子在發生危及個人的事件,第一個反應卻是極為相同的:不敢也不會去告訴父母、老師—-因為怕被責罵。這種「怕」,卻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製造更多內心不為人知的恐懼。等到事情再也藏不住了,爆發開來,父母往往是最難以承受與接受事實的一方。

「我的孩子絕不可能怎樣怎樣,他平常根本不會如何如何…」—-「但這事就是你的孩子做的…」。通常在這個時候,大人們才驚醒:身邊天天看著長大的孩子,變得好遙遠、好陌生;而家長師長眼裡所謂的「平常」,我必須說:我們沒能看見(或說孩子不會讓我們看到、隱藏起來了)的還真是不少(倒是有些人會自信滿滿地表示:「孩子跟自己關係很好,一切全盤掌握」。我對這話給予祝福,但內心總會禁不住地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