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颱風停電沒有電視可看、沒有電腦可玩時

我很想知道:「你和你的家人在做什麼?」[@more@]

九月下旬的柯羅莎颱風為台灣的民生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尤其產地的蔬菜幾乎被摧毀殆盡,供需失調造成菜價貴得讓許多婆婆媽媽不知如何下手買菜。而颱風期間不僅帶來強風豪雨,也使得全台上百萬戶的家庭停電。其實,對多數的人來說,颱風停電已是我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用瓦斯爐煮飯、全家人圍著搖曳的燭光吃晚飯,回想起來仍會讓人的嘴角不禁微微地上揚了起來。

不過,颱風後的第一個上課日,我卻從學生聯絡簿上的日記上了一堂震撼教育課。

有幾位學生寫道,颱風當天一早就停電,既沒電視可看,又沒電腦可玩,而不能上網則害他們無所事事、一整天閒得發慌不知如何是好,「就這樣,我無聊了一整天」。有位男生更有意思,他寫說,停電害他們一家四口不知道該怎麼辦,原本爸爸媽媽有電腦線上遊戲可玩,他跟哥哥有電視可看,但這下子全家人只好你看我、我看你,一起發呆。他還說,他就專心的看著一張桌子,等看膩了之後,再轉移目標看另個東西。我問他:「難道你們都沒有說話、聊聊天嗎?」,他回答說:「沒有!」

電腦、電視似乎徹底了改變「家」的風貌,有了這些電器資訊設備,家人雖處在最親近的物理空間,彼此卻有著最遠的心理距離。打開電視,家人可互動、可不互動,就算有互動,也多圍繞在電視節目。而坐在電腦前,著迷在螢幕前,連家人傳來的聲音聽來都覺得是種干擾,甚至毫不客氣的應聲「很煩耶」。

停電的颱風天,似乎讓有些貌合神離的家人,這下子更形疏遠。沒有電器設備作為互動的媒介,大家面對面時,因缺少箱子裡傳來的人聲,安靜地讓人覺得尷尬—-而這卻是當下許多父母、孩子們所要回的「家」,一個無法忍受停電帶來種種不便的家,這個不便不是生活上的,而是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