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就是管教,只有較好與較不好的管教方式。[@more@]
各種管教方式都可以提出來討論,大家一起激盪想想這麼管、那樣教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對父母、師長是否可促其成長,為何還要弄個「正面管教」這樣一個新的名詞?而這樣的一個名詞,對於我們的管教傳統,採取了何種假設與立場,又做出什麼樣的反省與改變?
我認為,首先要面對的是避免落入「正、負」二元對立的思考,使其淪為一種政治正確性的語詞。正面管教只是眾多管教的方式之一,它的基礎點不必然是處在對於找出所謂負面管教事例的批判上頭,或對所謂的傳統做出全盤的否定和批評。其次,正面管教是否是「較好的」管教方式,它未必非得去豎立一種「標準」的姿態來—-在我們的社會中,管教行為與言談本身就帶有濃厚的階層與階級性質。每一個位階的家庭只能說,盡可能地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找出最佳的管教方式。此外,為人父母去務必要能去體會孩子的感受,而孩子試著慢慢去理解父母的苦心。
我們不是常在電視連續劇或者舞台表演上看到所謂的「一巴掌」驚醒效果嗎?而這不就是管教所欲之「正面」目的嗎?也許,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給予家人與孩子的巴掌頻率遠遠多於一,以致於產生的是更大的傷害而非「適時、適切」的管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