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喲娜啦,童玩節!?

2007年8月6日上午10時呂國華縣長宣佈停辦童玩節,這顆震撼彈反讓他陷入了入主縣府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政治危機。[@more@]

面對這個嚴峻的考驗,儘管縣長不斷呼籲要大家「理性」看待三年來虧損累累的童玩節,但他卻忽略了童玩節這三個字對許多本地的縣民、出外的遊子來說,有著難以言喻的情感—-而這一點,縣長難道真的不清楚嗎?

縣長推說由於整個大環境不好,加上國內各縣市紛紛舉辦和童玩節同性質的活動,以及「非理性」因素(在開幕前,有媒體記者到會場找設備上的缺失;或者開幕後,報導水質不佳…等問題),導致童玩節這隻縣內觀光產業的金雞母,已經老得無法再下蛋了,只好忍痛宰殺停辦。

我個人的觀察是:當去年童玩節推出所謂的「1+1」加價方案時,即對童玩節採取了殺雞取卵的經營手段。國內整體大環境不好,經濟不景氣並不是縣長就任以後才發生的事,在此情形下,提高童玩節的入園票價,即便是一票遊二園的方式,大多數的遊客並不會有所謂「賺到了」的感受。況且,冬山河親水公園早已和童玩節劃上等號,武荖坑也隨著綠色博覽會的舉辦而彼此有了一定程度的連結。實在弄不懂,當初為何會提出這樣的行銷構想來。我的猜想是:縣長就任後所面對棘手的巨額財政赤字,迫使他急欲開源,因而將腦筋動到童玩節的票價上。然而,任何一項大型活動或者觀光產業的長期經營,無非都希望能夠細水長流,為地方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但在策略或方法上卻又總是趨向保守,缺少逆向操作、薄利多銷的勇氣,甚至犯下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

我們只看到縣長拼命的為停辦童玩節找理由、忙著在數字上與過去做比較,沒有任何前瞻性的做法,只有斷尾求生的說辭,看了實在令人難過。而停辦童玩節、將以新活動來取代,儘以一句「歷史將會證明一切」來做整個事件的總結,自己卻不知道已下了自此得揹負停辦二字之沉重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