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考前複習文化

讀了any老師所寫的「最近趕課中」一文後,我則是想到了長久以來學校特有的「考前複習文化」。[@more@]每到評量前,幾乎可以說是學校影印機被操得最凶的時候。除了評量測驗卷一張接著一張的印之外,各式各樣的考前小菜—-複習小考—-老師更是盛情地一碟又一碟的端了出來。只不過,在這種正菜還沒擺上桌的情形下,已經有部分的學生呈現出嚴重的消化不良現象。

說真的,我們缺少一些教育質性研究者,進到教室現場去數一數老師在評量前的一、兩週,在課堂上到底說了幾次的「小朋友,這個會考哦,一定要記住…」諸如此類間接或直接提示的話。要是有這樣的統計給做出來的話,我相信那一定會是一筆相當驚人的數字。

我想,不管是什麼樣的考試,給學生複習,幾乎是所有老師的工作使命之一。畢竟,評量出來的分數或成績,其意義早已超過僅是瞭解學生究竟所學為何這般地單純罷了!分數如何在家長、學生與老師三者之間找到一個重心點,變成是一個需要加以操弄與控制的評量變因。

在這樣的脈絡底下,我記得在十多年前,有位同事曾跟我說了一段頗耐人尋味、卻也有幾番道理的話:「我比較重視平時的小考…至於學校的定期考試,我不會跟家長過意不去,學生的分數還是不要太難看…」。而要如何使學生的分數不要太難看呢?另位老師是說:「就針對考試卷的內容,做不斷的複習就對了…」。

我並不反對所謂的考前複習,畢竟,任何的學習,把學過的東西給review過,這是很重要的。只是,如果複習變成一種毫無計畫與思慮的「填鴨」,並且複習只窄化到那一張考卷上,這樣的複習對於學生學習的概念,又會產生那些負面的影響呢?而這樣的複習,也還叫做是「教學」嗎?這一點,恐將是老師們必須去深思的課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