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人造雨

身體親身的感受或體驗,就教學現場而言是很重要的,尤其像是疼痛、生病發燒、咳嗽不停等大多數人認為是不太好或負面的感受。

[@more@]

時常聽到老師們以發牢騷的口氣說:「現在的孩子實在都被父母親保護得太好了」,關於這一點,我倒是常在學校看到一些小朋友們因為遊戲或跌倒擦破了皮,哭哭啼啼的去健康中心找護士阿姨擦藥,好心的護士阿姨當然是不會吝嗇給孩子們安慰。但我低下頭仔細一瞧,不過稍微紅腫,滲出幾滴血

當然時代不同,人對於受傷破皮是否疼痛難耐,感受的強度也跟著改變。但因為有此一顧慮,教學過程中對於帶領學生親身體驗或感受,這一方面的課程設計,就有蠻深的學問在裡頭了。

記得,過去的一位同事曾說:與其坐在教室中看著課本裡上和「下雨」有關的課文,倒不如趁著下雨時,實際帶著學生去淋雨,體會雨滴打在身體上的感受。聽起來很浪漫,不是嘛?

我用浪漫這個詞,其實也是感受到生活中的確有些「感覺的經驗」,似乎不斷的遠離我們。因為,當我們想帶孩子去淋淋雨,腦中第一個閃過的念頭,很可能是:萬萬不可,現在的雨大多下的是「酸雨」,對人體不好,頭髮也會漸漸掉光!

我在想,搞不好淋雨這種感受,在未來會成為生活中一種奢侈的體驗,得花錢在室內透過人造雨,才有辦法享受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