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像個擁塞的高速公路,尤其在上課後老師拋出問題時,我們可以在低年級教室看到一群小孩子爭先恐後的發言,七嘴八舌,好不熱鬧。…[@more@]
但身為交通警察的老師可不容許這些剛領到駕照的學生們違規行駛。於是,他開始訂定交通罰則或是行駛規定:講話要先舉手,沒有舉手的小朋友老師要處罰。好吧!既然交通規則是這麼訂的,咱們就遵守一下吧。只是,很多學生平時就習慣猛踩油門,要他們適時的踩煞車,有時還是會不小心違規。老師的雙眼就像是雷達照相機一樣的靈敏,一節課可以照下數百張的超速照片,而且連最遠、最模糊的牌照號碼,都可以清楚的顯現出來。有些學生因為違規多次,被吊銷駕照,別說上高速公路,連開口說話發動引擎都會被罰。
到了中年級,違規的情形有些減少,教室雖然安靜了不少,老師丟出的問題,卻也漸漸的乏人問津。我們可以經常聽到交通警察的哨聲:「懂不懂?會不會?大聲一點!」擁塞的高速公路,在交通警察的指揮下,井然有序,但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車速是越開越慢,甚至有越來越多車開始在高速公路上拋錨了。這下可糟了,於是規則稍微修改:大家可以將行車速度提高到每小時120公里。只可惜,經過嚴格管制與處罰過後的駕駛人,車子的性能大減,就算油門踩到底,只有80公里。只剩下一些性能好的,在公路上的內車道奔馳著。因此,我們不難看到在教室裡,跟老師持續保持互動的學生,就只有那幾個。
既然高速公路違規行駛抓的那麼嚴,很多學生乾脆下交流道,走一些鄉間小道。這些小道,好不好走,沒人知道,總是得走了之後才曉得。有時候,路面崎嶇,凹凸不平,滿地泥濘,讓駕駛人苦不堪言,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車子也差不多報廢了。有的甚至半路拋錨,想要叫拖吊公司來幫忙,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理。有的則是運氣好,雖然多轉了好幾個彎,繞過一些比較恐怖的地方,像是墓仔埔,但也還是到了,只是這段旅程比較孤單,通常也得自己摸索。倒是有一些性能還不錯車子,駕駛人不想跟交通警察玩,也一樣下交流道在田間小路奔馳著,他們膽大心細,不時的猛踩油門,甚至還呼朋喚友一起來飆一下車。於是,我們也不難看到越到高年級,學生私底下的暗語互動越來越多。只是,要小心,因為交通警察有時會故意躲在路口邊的樹叢林,突然把你給攔下來,那也只好自認倒楣。
想想我們在上課時,學生倒底是上述哪一種駕駛人?我們的主流教室互動,在老師的控管下,雖然井然有序,但未必使學生在學習的路途中更省油,更重要的是,旅途中可能錯失欣賞許多好風景的機會。坦白說,我早已厭倦扮演交通警察的角色,而選擇搭上學生的車子,即使他們在路邊拋錨,沒有拖吊公司願意來這偏僻的荒野幫個忙,至少,我還可以幫他們在後面使力推車,雖然辛苦,但終究是個難得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