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重申」了!

台北市文化國小女童割喉案,搞得校園安全問題人心惶惶。[@more@]

本縣國中小為了展現「友善」與社區民眾共享資源,大多沒有圍牆,但多年下來,衍生的問題不少。比如週末假日過後,校園滿地垃圾、酒瓶、煙蒂、檳榔渣;農曆年期間更精彩,校園簡直像戰場一樣,到處被轟炸,開學過後一個月都還可以撿到沖天炮的炮屑。這些問題在政府官員眼裡,好像都不是「大問題」—-反正學校有安排整潔活動時間,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自然會把校園整理乾淨,打掃的人力永不虞匱乏。

本地的教育在「今日不做,明天會後悔」的思維下很強調「做了就是」。但在做之前,總是想得太少。有趣的是,每當基層反映問題時,上頭的會動怒說基層想太多,缺乏實踐動力;等到事情發生後,上頭的還會再一次動怒說基層怎麼沒想到,只會埋頭苦幹,沒注意到周遭的變化。在這種情形下,永遠做不好的就是成天掛在嘴邊的「配套措施」。如果把配套視為是亡羊補牢,事情想做好就更不容易了。

落實兒童課後照顧是本縣的重要政策之一,照理說:課後照顧若能回歸社區會是最好—-這個才真正需要公辦民營—-只是長期以來,學校已成了包山包海的機構,有什麼想做的,丟給學校去做最方便,有問題,你學校自個兒想辦法解決去。於是乎,現在有許多學生成天待在學校,從早到晚,家的圖像是什麼,越來越模糊。說到這裡,真的是牢騷一堆。若經濟政策正確,政府可以透過一些措施的引導與鼓勵,說服企業主讓員工準時上下班,多一點的時間陪伴孩子,而不是讓父母成天窮忙拼經濟。本地人民工作時間比其他國家長,薪水也沒有比他人多,大老闆還是一天到晚喊著大環境不好,動不動就要員工共體時艱,真是詭異。GDP不是沒成長,但成長到哪,受薪階級的家長依舊無感。而政府本末倒置搞課後照顧,只是浪費更多的教育資源與經費。我們看不到任何政治人物推出回復或健全家庭功能的政策,讓父母擔負起原本就是他們該做的親職教育責任,只會取悅選民說我們來幫你照顧孩子,爸爸媽媽你們就安心賺錢去吧!問問那些「夜光天使班」的老師便知,晚上七、八點孩子還在學校,老師打電話請家長趕快帶孩子回家,得到的回答是:「快了!快了,已經在路上了,再等一下,馬上到…」,這「再等一下」可能一拖又是半個小時以上,孩子只能無奈地虛耗等待。

一個孩子被割喉枉死,教育行政機關老調重彈,「重申」再「重申」。限期內完成校安通報只是把程序走完,但之後呢?落實甚至「強化」各項整備工作,教育處甚至縣政府具體給了學校哪些資源/支援?重申誰不會,配套措施還是看不到,看到的就是找更多的替代役。課後照顧與夜光天使班要一個老師看顧20幾個小孩,有些學校找不到外聘師資,只能請校內老師在下班後繼續上工,若割頸事件發生在課後照顧班,後果會是如何,真的是想都不敢想。追究老師的責任嗎?「缺乏配套」的政策永遠沒錯,錯的是執行的人—-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