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法國的愛國教育…

在本地談愛國教育始終有著莫名的尷尬。[@more@]

談論的尷尬原因為何,相信身為教育工作者的你我都很清楚,因此在教育現場進入實做的愛國事態也就顯得非常的「虛擬」。

把場景拉到法國,這是一個定位與名稱十分清楚的國家,但國家意識的認同也不過是大革命後的事,而且經過19世紀的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才逐漸成形。因此,在法國各地,我說的是不管像是巴黎、馬賽這樣的大城市,或是名不經傳、你得在Google地圖把倍數放到最大才能瞥見的鄉村小地方,都能看見法國如何從歷史與愛國將此二者做連結。

這是在19世紀後期印象派畫家Alfred Sisley 的故鄉Moret sur Loing,距離巴黎火車車程約一個小時的小鎮(Navigo Card第五圈的票價),頗適合巴黎往返一日遊的好去處。

 

A NOS HEROS—-TO OUR HEROES—這是來到小鎮後的大震撼,向出征第一次世界大戰犧牲生命的本地英雄子弟兵致敬的紀念雕像(右側刻上了犧牲者的姓名)。

愛國教育如果無法貼近本地的生活經驗,尤其是歷史的感受經驗,很難有踏實感。話說回來,華人世界無愛國教育可言,只有愛「人」教育—-偉人總是比國家重要,沒有偉人哪有國家;但在法國,這紀念雕像呈現的是因每個人的付出,所以國家偉大,而人民就是英雄!若要我來看的話,這就是法國的愛國教育的精髓,尊重每一個人,且不能在和諧的口號下任其隨意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