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羊變色的第八局下半:淺談郭泓志的那24顆球…

2013世界棒球經典賽B組賽事結束,台灣取得晉級八強資格,到日本東京進行下一輪賽事。[@more@]2013年3月5日的這一夜,相信全台灣人民的心情彷彿洗了三溫暖似的,我覺得媒體說的什麼「輸了面子,贏了裡子」諸如此類的都是廢話。作為一位純粹愛看比賽的球迷,勝負於我而言已無多大意義,比賽內容球員技術面與心理面的表現,抑或是教練下達的進攻指令或者換投時間的拿捏,這些挺耐人尋味的種種決定,才是我感興趣的。所以,昨晚對韓國第八局下半一整個豬羊變色讓全場球迷頓時鴉雀無聲,甚至讓某體育台的愛國主播淚灑螢光幕前,這些暫擱一旁,來看個更有意思的,那就是擔任中繼的郭泓志在該局所投出的24顆球,到底出了什麼事!

「沒有失投,是對方打得好!」—-郭泓志。

這一局首先上來打擊的是韓國隊的第三棒,李承燁,不多介紹,他從1995年開始打職棒至今,還能在場上征戰,自然是有兩步七仔。但捕手高志綱配的卻是連著三顆外角直球:


(第1顆球,打者揮了個大空棒)


(第2球膝蓋位置,打者眼睜睜看著小白球進壘)


(第3球偏高,腰帶位置,夠甜……)

對付李承燁這種打者,別以為速球就能壓制他。就算都配速球,位置也很重要,你讓他看了兩顆同樣位置的速球,第三顆再來,眼睛適應比誰都還快的職棒選手,你想他會放過嗎?

下一棒是李大浩,也是大砲一支,且看捕手配的球是這樣子的:


(第4球沒控好,外角速球偏高,壞球)

 
(直的不行,第5顆換配顆曲球,72英里和上一顆89英里,速差的確迷惑了打者,棒子出不去,看著球進壘)


(第6顆球配的還是曲球,打者就不放過了,沒打好,界外)

 
(第7顆球內角速球,配得不錯,但偏低…)

 
(直的兩次都不行,第8顆再來曲球…) 

李大浩的配球是:外角速球、曲球、曲球、內角速球、曲球。當內外角的速球都不能發揮作用時,曲球還能發揮「奪命老K」的作用嗎?對郭泓志來說,曲球從來就不是他的致勝球,而是拿來搶好球數的球路,高志綱會不知道?


(第9顆球,外角直球,偏低)


(第10顆球,還是外角直球,這此搶到好球)


(第11顆球,還是外角速球)


(第12顆球,偏高的曲球,打者打成擦棒球,但跟主審抗議打到捕手的手套,妨礙打擊)


(第13顆球,外角直球)


(第14顆球,還是外角直球,很甜的位置,打者沒掌握好)

 
(第15顆球,曲球,打者打成界外球)

 
(第16顆球,配曲球,終於釣到打者,抓到第一個出局數)

面對韓國隊的第五棒。配球如下:外角速球先來3連發、曲球、外角速球再來2發、曲球也連2發。這樣的配球,似乎略嫌單調,郭泓志在最強的那幾年,速球出手後會一整個往上、往外飆竄,看了相當過癮,但別忘了:他的內角也相當有攻擊性。


(第17顆,外角偏低速球,挖地瓜)


(第18顆,捕手要的位置是外角,結果投到中間去了,打者打成紮實的二壘平飛球遭接殺)


(第19顆,偏低的內角速球)


(第20顆球,速球內角偏高)


(第21顆球,內角再來一個,但不夠內角,豬羊變色就在這一瞬間…)

從第19到第21球,這三球頗有意思,高志綱的配球改攻擊右打者的內角,但各位也知道連續塞內角,而且是塞在高度都差不多的位置時,結果會是如何,這一棒被逮到,就如郭泓志說的:「打者打得好」。第22至24顆球,三球將對手三振出局。以這次台灣的組隊情形以及練習的情況來看,我相信捕手對投手的狀況是相當的瞭解,而從領先到落後以致最終輸掉這場國人殷切期盼勝利的比賽,就配球來看:膽大與細膩的拿捏,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