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雷多的冤枉路?

結束在馬德里三天的旅程,1月31日一早,移動到西班牙的古都同時也是整座古城被劃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托雷多(Toledo)。[@more@]

托雷多離馬德里不遠,火車行程約莫一個小時。一下火車,走在前頭的一對日本夫妻(情侶?),相機就沒停過,拍什麼啊?拍火車站!在台灣,稍有一點味兒的火車站,相信大家都愛拍、甚至狂照。托雷多火車站不是普通有味,這座以摩爾人建築風格為主體、啟用於1919年4月的車站,實在是相當地夠味(最早的托雷多火車站完成於1858年,當時建造的特色就是「請發揮作為一個火車站應有的功能」。但1917年,由Narciso Claveria這位受到19世紀西班牙摩爾式復興運動影響頗深—-稱為Neo-Mudéjar—-的建築師操刀,則是徹底的將火車站改頭換面,讓它成為一座藝術作品—-台鐵加油!)。

好啦!正式出發,來到托雷多的第一個目標,得先找到下榻的青年旅館,Castillo de San Servando,只知它是由古軍事要塞改建成的旅館,至於長什麼樣,CY比我清楚(功課都是她在做的)。一出火車站,得先過馬路,我倆拉著行李站在人行道前,等車子先過。嘿!沒想到—-至少在台灣少有這樣的情形發生—-車子竟然煞車停了下來,走還是不走呢?在台灣,「禮讓行人」至今在我看來還是口號,我們的慣性是先讓車子過了再走,以免找死,除非有紅綠燈。但在托雷多,唉,我實在是大受震撼。

過了馬路,往右還往左?把從Google列印下來的地圖拿出來看吧!看了半天,左看右望,好像是這樣,又好像是那樣。討論好一會,先找個路人問問吧,但竟然看不到行人!我們決定賭一把了,哪邊比較順眼?「我覺得是左邊,雖然我不確定…」,「你決定就好…」。那就走吧!拖著行李,繞啊繞啊,怎麼都還在巷弄裡轉不停啊?好不容易,看到一家民宅,有位歐巴桑開門…

「大嬸兒,請問Castillo de San Servando在哪?」
「少年耶,你說什麼啊?」
「我說,Castillo de San Servando在哪?」
「哦,是Castillo,來,跟我唸一次,Castillo~~~」
「Castillo…」(苦笑)
「(嘰哩呱啦、嘰哩呱啦)」
「Gracias!Gracias!」

「你聽懂她在說什麼嗎?」
「你都聽不懂了,我怎麼可能聽得懂?」

都聽不懂,那怎麼辦?回到原來的出發點重新走一遍吧!回到出發點後,我們決定「向前走」。只是向前走,不一定對,因為我們開始爬山了。這路的斜坡真是陡,車子呼嘯而過,我是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全身快濕透了,不時還停下來休息。好不容易走到頂了,但仍不見Castillo de San Servando的蹤影。只好繼續向前走,走著走著,竟然經過一所陸軍軍事學院(Academia de Infantería de Toledo),心裡大笑:我好像是來西班牙行軍,不是來旅行—-雖然都有個行字!

怎麼開始下坡了?咦?怎麼Castillo de San Servando到了?原來,我們繞了山坡一大圈,而如果從火車站「向右轉直走」,而且慢慢走的話,15分鐘輕鬆寫意,結果卻搞了一個多小時,而且是多很多。但話說回來,旅行如果沒有走錯路或多走一些所謂的冤枉路,似乎就沒意思了。只是我們都怕走錯路,於是依賴智慧型手機定位、迫切需要在Google街景圖用滑鼠模擬試走,這種懼怕從何而來,追根究底,可能是我們討厭走路吧!

        

左一:從托雷多古城區眺望Castillo de San Servando青年旅館
左二:Castillo de San Servando青年旅館
右一:托雷多火車站
右二:從托雷多阿卡乍堡遠眺陸軍軍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