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11日,如果你那天有看新聞的話,國內各大電視台,幾乎如往常般地,播報一些不是新聞的國際新聞。[@more@]
今年適逢美國911事件十週年,但除了公共電視台等少數幾家電視台以較長的時間來播報美國當地的紀念活動外,幾乎看不到有新聞台製作專題來進一步分析、評論九一一事件在這十年來對全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所造成的重大影響。也沒有一個談話性的政論節目願意把主題稍稍改變一下,關注國際間的大事—-這些沈淪的政論談話節目,永遠只有一個主題,叫做藍綠惡鬥。這道菜似乎永遠也炒不爛,一方面養活了許多根本不是名嘴的名嘴,另一方面也讓國人耳根不得清靜、精神陷入萬分的痛苦中。比起藍綠兩個政黨,媒體之間喜愛政治嗜血般地「餓鬥」,似乎在這方面更為飢渴。
9月11日,同時也是今年311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滿六個月的日子。同樣地,台灣的新聞媒體對此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不再追蹤、不再關心,彷彿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久到沒必要浪費時間與力氣去報導這條被認為是舊聞的新聞。沒有一家媒體去關心國內的防災體系改進了什麼,也沒有任何電視台去採訪台灣的民眾是否在家準備了急難救助包,甚至沒有組成採訪團去災區瞭解災後日本當地民眾的生活情況…。總是標榜新聞讓人民擁有知的權利,到頭來,新聞台所報導的卻是讓人民更加無知。
所幸—-當然也是我們的不幸—-國外的新聞媒體可不像台灣,英國的〈每日郵報〉即便到了十一月,都還有相關報導,該報的網站甚至在九月八日,以大型照片為主的報導方式,對比了這半年來日本災區的復原情況 ,頗值得一看。而〈大西洋〉的「焦點中」(In Focus),同樣以陳現照片的方式,做了專題攝影報導 。此外,香港無線電視(TVB)的「新聞透視」在九月十日、十七日連續兩週播出了「日本災後半年」,上集是「我寫下歷史」—-片頭一開始即告訴大家,新聞工作者(記者)真正該做與應盡的職責的是什麼:
https://youtube.com/watch?v=DjO5FYTpohI
下集則以福島核災為主題,對當地農民的處境之描繪與政府相關措施應變不足的批評,所製作的「我不想回家」:
https://youtube.com/watch?v=LcRMv-TgnN8
不管是美國的911事件,還是東日本大地震半年後的追蹤報導,對於國內新聞媒體的表現,似乎只愛熱火快炒、不喜細火慢燉。我們的新聞台明明就有設備、人力去做這樣的報導,但想做這樣的報導,卻需要老闆點頭答應才能做。偏偏這些個新聞台的老闆,很像國內某職棒球隊的領隊老掛在嘴邊的「主要是大環境差,要節省開銷的考量下,所做出的決定」,這個決定就是把新聞台變成熱炒一百的餐廳,新聞所追求的是上菜速度、且要重口味、適合當下酒菜最好—-這種新聞難怪把國人的健康給搞糟了!
國內細火慢燉熬煮的新聞專題節目一向不被整個新聞業界看重(也因此製作的各方面技術,尤其歷史畫面資料的考究,顯得漫不經心、錯誤屢出),就算注重也始終秉持「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的心態在製作,格局自然有所侷限—-不找些機會立足世界,怎麼有可能回過頭來看清我們的台灣?好比說,這幾個月以來,歐債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全球經濟,但我們卻看不到有哪一家新聞台到歐盟各國去做更深入的採訪,只會借人家的畫面、抄人家的新聞稿,安安穩穩、舒舒服服地坐在主播台上報導著那些 編譯 出來的國際新聞。若是針對外電忠實地編譯,那倒還好,更多根本是杜撰、胡說八道—-東京人們不恐慌,我們的畫面卻告訴我們「東京大恐慌」,甚至「世界末日」這樣的字眼都用上了。
哦!寫到這,自己真是笨蛋了—-咱台灣哪有什麼新聞節目啊,新聞即表演、表演即綜藝、綜藝即娛樂,而Neil Postman早就說了, 娛樂至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