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重不重要?廢話!當然重要![@more@]
觀察能力。重不重要?還是廢話!重要啊!
不過,我們可能都沒想過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長久以來,究竟在我們的學校教育文化裡頭,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細心與觀察能力呢?
這問題,其實一點也不難回答。只是。答案卻挺令人心酸的…
兩個字,叫做考試!
(圖片引自:http://blog.ilc.edu.tw/blog/blog/2341/post/16869/231733)
這種題目對曾經當過學生、身經考試「萬」戰—-甚至無數聖戰—-好不容易幹到老師的我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弔詭的是:我們當了老師之後,卻又繼續出這種題目來培養學生的細心程度夠不夠、眼睛有沒有好好看題目。以台灣的教育來說,實在不必感到太意外的是:一定會有學生在雙眼掃過題目後(這些還算是認真的學生,至少願意把題目給看過,有一部份是連看都不看,直接猜答案),將其學過的代數觀念,先來假設X、Y,然後千辛萬苦地把長、寬的長度給算出來,接著再算周長,一個題目算下來,筋疲力盡—-還不一定對!(我很敬佩這位老師,因為他已經意識到這款的題目,對很多的國中生來說,已經完全視盲。若把「圍成面積60平方公尺」這幾個字給拿掉,相信胡亂算一番也不是令人感到意外的結果。)
老師在評量結束後,依照慣例會來個試題講解,看看學生到底是哪裡不會,但講到這個題目—-說真的,我不知道老師會怎麼說?也許,第一句是:「你們到底在想什麼啊?這麼簡單、想都不用想的題目…」或者「你們到底有沒有在看題目啊?」(語氣如何不得而知,生氣?無奈?)
或許,有老師會說,這樣的題目同樣也在考學生會不會思考、有沒有認真看題目。只是,以台灣學校慣有的評量考題多(我曾經看過一份七年級上學期的數學第一次評量試卷,所有的題目加起來,一共是60題),且「快、狠、準」,也就是要求「思考必須反覆練習,最後成為直覺」的傳統學習要求觀來看,思考之所以會視盲並非毫無原因,實在是容不下(眼睛好好)思考的時間—-即便是「很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