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買了一本書,內容是有關咖啡生產。[@more@]
這本由Dean Cycon先生根據他多年從事咖啡貿易生意的「田野筆記」所編寫的〈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是我閱讀有關咖啡生產的第二本書,第一本則是五年前出版的〈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一個臥底經濟學家,完美破解商業檔案〉(因應台灣市場,書的譯名跟原文出入很大,The Undercover Economist: Exposing Why the Rich Are Rich, the Poor Are Poor-And Why You Can Never Buy a Decent Used Car)。Cycon先生的這本新書,引發個人不少的感觸,最主要的原因是最近同時也在讀〈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這本書的中文版是從英文版翻譯來的,而不是西班牙原文版,網路上有西文版與英文版的全書內容電子檔):後者對拉丁美洲的咖啡農夫,為何畢生受資本主義的剝削導致生活永遠處於赤貧狀態的原因,做出了精闢的歷史分析;前者則是一方面描述21世紀的今天,世界各地咖啡農民的近況,以及改變的可能性在哪。
對Cycon先生來說,沒錯,做生意本來就是要賺錢,但他和他的事業伙伴卻只求「合理」而不是最大的利潤。或許,大家會質疑:對公司或企業而言,什麼才叫做合理的利潤?每個大老闆或CEO不都是把合理同最大劃上等號?以農業來說,其實大家也都知道產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手中,利潤被誰給賺走—-那些所謂希望買低賣高的層層中間商。但Cycon和他的公司Dean’s Beans不一樣,他們則是買高賣低:買高,是希望幫助農民,讓他們得到本應獲得的利潤,藉此來改善生活處境,讓孩子有機會能接受教育,藉此翻身,不再代代一貧如洗。賣低,則是希望不讓消費者當冤大頭—-此為Cycon眼中的公平貿易:
公平貿易不是毫無問題的,但是Cycon卻是以個人長年從事社會運動、作為人權律師的思想在經營生意:
從Cycon的談話中,我們似乎看到了另一種模樣的生意人或企業家(那段「死而無憾」的談話,著實令人感動)。似乎,很少企業主會把社會責任擺在首位—-那是等賺了大錢後才有能力撒些鈔票做功德、回饋社會(完成個人的心願),畢竟,做生意不是搞慈善活動。不過當企業或公司將社會責任或「照顧到置身其中的每一個人」至於優位時,整個制度的運作模式就會相當的不一樣了:
我無意恭維以咖啡旅行者(Javatrekker,這個YouTube頻道有更多關於Cycon及其公司在各國的咖啡產地實際行動的影片)自居的Cycon,但他的言行,相信對教育現場的老師有不少的啟迪!好比說:國內的「大賣場」的經營模式,是不是也同樣打死一票「在地」的血汗、消費者誤以為撿到便宜,其實繼續當冤大頭……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版的〈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特別請了台灣星巴克的總經理寫了一段推薦序言:
一杯咖啡背後所蘊含的是許多豐富生命力的故事,無論經歷多少考驗,星巴克依然秉持著企業社會責任致力於道德採購,透過落實「C.A.F.E.規範」建立咖啡農支援中心,以及購買公平交易認證的咖啡豆,以尊敬謙卑地態度和所有咖啡供應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身為統一星巴克經營者,個人曾親自到哥斯大黎加咖啡農莊體驗咖啡農的真實生活,對於他們在艱苦環境中勤奮工作和無私奉獻充滿敬意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