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數字,沒有教育(1):荒謬的游泳體驗營!

數字管理重不重要?當然重要![@more@]

尤其大多數的政策都牽涉到經費的編列與執行能否落實,沒有良好的數字(或成本)控管,貪污、浪費公帑便會隨之而來。在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政拮据,負債累累,各項經費核撥錙銖計較的今天,如何把任何一塊錢花在刀口上,發揮最大的效益,對人民來說,何其重要。不過,也許正是「沒有錢」(或錢真的不夠)的關係,政府花起錢來就會有一些很好笑的荒謬情形出現。大家都知道當下學校所遭遇的情況是:要一塊,上頭絕不會給一塊,七折八扣是很正常的事;而若有不足,往往一紙公文請學校自行設法籌措。而即便左刪右砍給了錢,政府還會絞盡腦汁,透過執行率等指標的設定摳你一點回來。

這個暑假,縣內不少國中、小辦理「100年提昇學生游泳能力實施計畫–暑期游泳體驗營」,縣府教育處體健課依各校提出的申請計畫與經費概算—-我相信縣府是經過一定的精算、查核等諸多「理性」的現實考量,核定各校實際獲得多少的辦理金額。不管結果能否讓各校滿意,游泳體驗營的開辦,的確提供學生一個非常不錯的暑期活動。

有些學校申辦的梯次較少,自然也就不會得到太多的經費;而沒有太多的經費,人力、時間等「成本」學校承辦人員絕對也會好好精算一番,讓整個計畫能夠順利執行。我校一向注重游泳教學,早在六、七年前,縣府沒有類似計畫的時候,即便學校沒有游泳池,老師們就透過與地方上的休閒農場合作,商借農場給遊客嬉戲的「戲水池」,克難地在暑假辦理游泳營。但暑假期間,學校的活動相當多,尤其是七月,幾乎天天有活動,因此,至多只能挪出一週(五天)來辦理,每次上課約三個小時,不少家長也給予支持。不過,暑假總會碰到農曆七月,而大家要知道:仍有部分國人對於在農曆七月「下水」,有著莫名的民俗恐懼症。或許我們會譏笑都什麼時代了,這是何等落後的思想,但這種對水的恐懼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台灣能夠安全戲水的地方,實在不多—-尤其是合格的游泳池,更是少得可憐!

話說回來,現在的家長有些願意自掏腰包請人教小孩游泳(或自己教算了),但有些孩子是真的需要透過公部門的力量予以協助,來讓他們學會游泳。政府願意重視這一塊(總統都很關心,甚至親自打電話給教育部長,要他拿出減少學生溺斃的辦法來),特別是在有限的資源與經費下試著突破,值得肯定。只是看到下面這則公文,實在令人傻眼:

請注意說明的第三點:

我不知道還有哪個國家是這樣在實施游泳教學計畫的,而這樣的執行成果,容我暫時說一句很不客氣的話:

只有數字,沒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