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參加99學年度「提升國小教師健康教育專業能力」研習。[@more@]
這次研習的主題有二:健康心理與藥物教育。後者,輔導員利用了下面這支生動有趣的動畫,想藉此引出國人因濫用藥物情形嚴重,導致台灣成為洗腎王國這一重要議題:
這支由動漫人物「阿貴」主演的短片,相信很多老師都看過。而在與健康教育有關的知能研習,甚或是在教學現場,透過逗趣的演出來傳遞如何安全用藥的知識,的確是相當能夠引起學員、學生的學習興趣(類似的場合,我個人就看過三次)。只是,企圖透過動畫來教導學生(有責任告知家人)別買來路不明的藥,不聽信偏方,固然有其所欲傳遞的「正確」訊息(或知識),但就潛在課程的觀點來看,這支動畫所使用的語言卻讓我覺得相當地傷腎—-甚至是敗腎到了極點!
如果大家注意的話,短片裡一共出現了三種語言:以誇張的言語謊稱療效是多麼萬能的賣藥大哥和他身旁的小弟,以及無知的阿嬤,他們說的都是台語;而欲孝順母親,稍有一點知識水平卻又迷迷糊糊、不知是非判斷的母親則是一口台灣國語;至於被學校老師教得最好、最有正確知識的阿貴,操的是一口純正的學校國語。在台灣,因不同語言的使用所形塑與建構出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多年來已有不少學者從電影、連續劇的分析研究中指出這一點來。換言之,這支動畫短片不只是教導正確用藥的觀念,它本身傳遞了「一個人用什麼樣的語言,他就是什麼樣的人」這一潛在課程。角色的扮演透過言語、衣著裝扮、肢體動作,將其社會位階以及文化水平給固定了下來,對我們每一位居住在台灣的人民來說,相信是個頗為深刻的體認。
我想要說的是:當我們使用任何形式的文本當作教材時,它絕對不會那樣地單純!「我們不過只是想透過□□來讓學生瞭解■■,絕對沒有●●的意思」—-如果老師這麼想的話,那就似乎過於天真了。潛在課程的理論告訴我們:老師即便是無意圖透過課程來傳遞某些訊息,但無法保證學生學習到了些什麼。然而,我們也絕對不能聳聳肩、雙手一攤無奈地說:學生要怎麼學、學到什麼,不關我的事,反正那不是我原本的用意。畢竟,教材是我們選擇的,也是我們在課堂上呈現的,怎麼會跟老師無關呢?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先生有句「魔鬼藏在細節中」的名言,而「腎利人生」這支動畫也隱藏了語言使用的偏見這號魔鬼在裡頭,只是這細節,多數老師不太會去注意—-反正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嘛!」若是這樣就好,偏偏語言要死不死的,它也是承載意識型態的利器,甚至是摧毀他者的「凶器」!別說什麼,光是「恐怖份子」這四個字,就使不知多少的伊斯蘭教徒背負了無比沈重的包袱—-尤其他們都長得很像賓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