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會議,適逢農曆七月…

最近兩天,有件教育界的大事,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暌違十六年再次舉辦的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隆重登場了。[@more@]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小姐戲謔地寫說,召開全國教育會議,「教育部很有勇氣和擔當」—-話鋒一轉:

但是,從幼教到高教、盤根錯結的教育問題,只以兩天時間來凝聚共識,奢言要據以擘畫下一個十年教改的發展藍圖,「2天v.s10年」,教育部無疑承諾了一個「天方夜譚」(2010/08/28,聯合晚報)

王小姐有所不知:台灣其實不缺教改發展藍圖,真正的問題是:藍圖太多,每個版本都說自己設計得最好。好吧!依照我們的行事文化,遇到這種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認輸的情形下,只好用的方式來解決,直到官方拍板定案為止。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相信各位也很清楚:官方版的教改藍圖經過專家學者與各界代表精心設計過後,一旦進入施工事態,卻渾然不知其所蓋的教育宏偉建築,叫做海市蜃樓。儘管各種改革的建材一應俱全,只不過,在教改工地裡,眾人猶如在砌造巴比倫塔時,被天庭的耶和華捉弄,彼此說的話根本沒辦法溝通。

既然沒辦法溝通,那就繼續溝通,只是這溝越來越大,通往哪兒,連教育部都沒法說個準—-「是我太浪漫,太理想主義…」。因此,前前後後一連辦了八次的全國教育會議,總被譏為大拜拜,似乎也就不足為奇。也好,適逢農曆七月,這次的全國教育會議就當作是政府在為這十六年來,被制度犧牲的教育亡靈所做的普渡法會吧!有趣的是,還真有人翩翩起乩,幻想自己靈魂出竅,舞上一段後傳遞教育天聽。雖《尚書》有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但這場法會,天聽肯定不會是民聽。

至於下次什麼時候再辦全國教育會議,不得而知,不過我會建議最好採和頭城搶孤一樣,要辦的話,連辦三年,辦過之後,要「停辦」多久,隨便教育部。只是,搶孤已漸漸成為每年都要來一次的民俗活動,那麼全國教育會議呢?十年後再來?